生长在大荔19年,侨居西安38年。近日在同事办公室看到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出版的县(区)情教育系列丛书——大荔县《美丽大荔》一书,该书图文并茂地反映大荔日新月异的巨变。
首先,而今的大荔是名副其实的“大”了。自2014年大(同)西(安)高铁通车,陕西省境内唯一县级高铁站——大荔站建成使用,极大拉动了大荔的发展,也极大带动了县城的扩张。过去大荔地标——文殊宝塔在县城北端,而今成为县城中心,县城迅速向北成倍扩展。不怕见笑,有时晚上从西安回大荔父母家所在的渠东八巷真有点找不到门了,原来旁边的排碱渠变成了中间是绿化带的宽阔大道,原来北边的庄稼地变成了高楼大厦。
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美丽大荔》一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大荔县建设新型城镇,注重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把全县当作一个整体板块统筹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三城三地三乡”(“三城”即把大荔打造成渭南市重要副中心城市、黄河西岸明星城市、秦晋豫金三角旅游核心城市,“三地”即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特色旅游目的地,“三乡”即关中水乡、瓜果之乡、梦里之乡),努力实现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面小康。
大荔的巨变不是大而化之,更不是牺牲环保生态的畸形发展,而是注重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变化,不仅在县城建有渭南最大的人工湖——同洲湖,美化改善城镇居住环境,而且创建“三村”,即“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均有详细的考核指标。
创建“三村”其中最让我惊喜的是涝池的恢复与重建。涝池是在村庄低洼的地方所形成的水池,具有蓄水排洪、灌溉田地、美化环境等功能,是农村的“湿地”,是农家的“心肺”,也是农家孩子的快乐港湾,记得小时候我们在涝池里游泳,在涝池边玩耍,涝池是我们童年快乐的大本营,可惜以后涝池被毁令人遗憾甚或遗恨。如今,大荔县在恢复重建涝池的过程中,按照“生态、环保、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建设蓄水灌溉型、生态湿地型、人文景观型涝池。相信不久的将来村村有涝池的新农村美景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包括笔者在内的游子的乡愁将在涝池中化解。
在《美丽大荔》中,我们还看到大荔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新成就。比如,近年来大荔全县开展了“最美大荔人”“出彩大荔人”“最美家庭主妇”等创建评选活动,彻底颠覆了“不讲理的大荔县”的恶名。
大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北部是渭北高原,沟壑纵横,铁镰山一带有大荔猿人遗址、李仪祉修建的伟大水利工程洛惠渠、黄河引水工程等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中部是八百里秦川最为宽阔的地方,“救时宰相”阎敬铭倡修的丰图义仓、唐代金龙塔等使人敬佩先人之聪明智慧;南部是关中罕见的沙苑,历代文人骚客曾游历此地并留下美丽诗篇。更有一望无际的黄河、渭河和洛河三河交汇的黄河湿地风景名胜区的百鸟翔集、万亩荷塘令人心旷神怡。
大荔的特产小吃品种多样,黄花菜、冬枣、花生、西瓜品质优良,美名远扬;带把肘子、蜜汁轱辘,肥而不腻,味美甜蜜;黑鲤乌、黄河鲶鱼鲜美无比,回味无穷;另类满汉全席——九品十三花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吃。
大荔的巨变令游子欢欣鼓舞,也令游子思乡心切,国庆、中秋将至,归乡心切,笔者鼓动着家人一起回大荔,说之不足,以笔写之,套用当年进步青年流行语“我要去延安”,笔者不禁呐喊:我要去大荔!我要回大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