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3日
一位陕西导演的自信从哪里来?
一位陕西导演的自信从哪里来?
  导演是一部戏,一部剧,一部影片以及一支创作团队的灵魂,没有导演的戏剧是一摊烂肉的行尸!一位好的导演决定着一部作品生命力的长久,如何成为一位好的导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在我从事导演行业这十二年来,面对市场和创作原则的矛盾,我个人认为有许多可能是被迫妥协的,还有一些原则不论怎样都必须坚持到底的。
  很多年前,我和我四岁半的孩子在街上走,她总会准确地说出各种名车,也能特别轻松地辨认出各种名牌衣服的标志。我很诧异,问她怎么知道的?她说这是幼儿园的社会认知课。我认为社会认知很重要,但如此教育,会让孩子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社会、阶级贵贱,副作用很大,从小就误导了他们的价值观。我建议,幼儿园教给孩子一些民族文化的东西,包括秦腔、陕北民歌、陕西的人文知识。老师当时听完反问我“教这些给孩子们有什么用?”当时场面很尴尬。我也反问老师了一句,“您贵姓,您觉得您的姓有什么用?”
  从那以后,总有一个事情梗在心里。我是陕西人,后来我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会把陕西文化元素植入进去。我拍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宣传片时,主线便是以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贯穿的,其中出现了安塞腰鼓,秦腔,华阴皮影和老腔等陕西文化元素。在很多朋友眼中,我的这份执拗可笑、老土,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陕西人,特别是一位陕西导演,恰恰要坚守文化,并且发扬!因为文化,不一定会带你去哪里,但它可以告诉你,你从哪里来。倘若一个创作人不正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那这位导演的格局和发展是极其狭窄的,风格也会随波逐流,没有精神,没有灵魂,作品的生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陕西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的根文化,所以,我一直坚信陕西文化就是千年来最流行的时尚!随着一带一路远播世界各地,比如日本至今都保留着1800多个中文词语的运用,韩国曾经对中国的崇拜都要叫“汉城”他们的江河叫“汉江”,我们应该用跨越千年的眼光审视陕西的文化,秦腔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摇滚!千百年来文化底蕴最深厚的RAP,饶舌说唱!
  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八零后,小时候对秦腔是不感兴趣的,我小时候家住在城墙跟前,对秦腔有着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每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能听到城墙边上有人拉嗓子,傍晚自乐班就热闹起来。我觉得秦腔更像是一种味道,旱烟的味道,黝黑的老大爷抽着旱烟,蹲在城墙下的一个角落里,黑框的石头镜,笑起来脸上露出犹如刀刻的皱纹,地上放着一个带着茶垢的大茶缸,一台收音机里播放着秦腔,老大爷很陶醉地在听,偶尔激动了,跟着吼两嗓子,然后静静地圪蹴在那儿,陶醉地享受,谁都“不着实”。
  最近听过许多有关秦腔的故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我妻子说的一段经历,她说她爷爷去世的时候,她什么都没做,就是专门给她爷爷买了一个大的录音机,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八块一号大电池,装到录音机里,再把秦腔的磁带放到里面,她记得当时把声音放得很大,爷爷的棺材入土的时候,家人连同那个大录音机也放进了坑里,一起安葬了。我爱人她当时就是一个特简单特执拗的心愿,希望爷爷在九泉之下,还能听到他生前挚爱的秦腔!我真的希望有机会,能把这样的秦腔故事拍出来,这是我们这代人对文化的敬仰,更是一种对先人们的祭奠。
  我坚定地认为,身为一位创作人,特别是一位导演,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物质丰富的时代,内心必须要有一份纯净,有一份责任。电影,电视,戏剧都是这样,它有娱乐的一面,也有严肃的一面!我必须承认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产业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是落后的,但落后的是现代发展机制!而不是中国文化本身!我们疯狂地向国外学习,向国际轨道看齐,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成它们,而是要更好地做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做好自己了,我们才会受到真正的尊重!这就是我们民族给予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陕西给予我这个楞娃导演的自信!阿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