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小提琴艺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民族音乐的迅速成长,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趋势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积极推动小提琴的民族化不仅是艺术本身实现升华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大众审美情趣的需求所在。文化的繁荣为音乐艺术的进步创造了沃土,小提琴民族化的潮流也将闪耀出夺目的光彩。
一、当前文化大发展的背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更是宝贵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蕴含的文化成果博大精深,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当前正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际,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和带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更好地推动优秀文化作品的涌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正是在文化大发展的鼓励下,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绽放开来,社会范围内的文化风尚也因此不断提高。可见文化艺术在陶冶情操、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成为艺术成果孕育的肥沃土壤。
二、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的意义
小提琴虽然源于西方,但近年来随着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腾飞,小提琴也呈现出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从引入中国开始,小提琴就必然面临着民族化的总体发展趋势。民族性不只是国家的属性,更为音乐创作和表达奠定了艺术基调。而小提琴的民族化是在继承西方艺术审美与音乐特质的基础上,将充满东方色彩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通过曲调、节拍、韵律等方面展现这种特有的文化意境。可以说小提琴民族化是中西方音乐艺术融合的成果体现。在当今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小提琴的民族化不仅有助于丰富音乐艺术创作和表达,也能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审美诉求,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艺术水平。
第一,丰富音乐艺术表达。世界范围内的音乐艺术成果是经过各个国家的不懈努力共同创造而来,艺术本身不分国籍,而民族化恰恰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途径,对丰富世界音乐艺术表达具有积极意义。例如,经典之作《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小提琴协奏曲的方式演绎,不仅生动地诠释了故事情节,而且其婉转而伤感的曲调也赋予了小提琴演奏独特的情感流露。与西方小提琴演奏相比,中国小提琴主题更为宏大,往往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令小提琴表达异彩纷呈。正是由于被民族化了的小提琴音乐同时拥有中华民族的神韵与西方艺术的音律,因而也增添了小提琴艺术表达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二,满足大众的审美诉求。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大众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审美诉求也迈上更高台阶。社会范围内各种音乐艺术活动日益丰富,小提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参与小提琴艺术活动的群众数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在民族音乐会上,小提琴的身影总是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小提琴的民族化不仅使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涌现出来,如马思聪创作的《摇篮曲》,马耀先与李中汉创作的《新疆之春》,而且也从不同角度挖掘了小提琴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诉求,使大众在聆听和欣赏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第三,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艺术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推动先进文化的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为凸显。只有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小提琴的民族化本身也有助于促进先进文化在大众的普及,扩大小提琴艺术的社会影响力,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小提琴,熟悉小提琴,热爱小提琴,最终带动社会整体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正是基于对小提琴民族化的不断尝试,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广泛吸引大众的目光,小提琴民族化的经典之作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令人倍增亲切感。
三、文化大发展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的展望
为进一步促进小提琴的民族化发展,丰富创作题材、促进社会普及、培育后备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保障。音乐艺术是国家文化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使民族化的道路更加长远。
第一,丰富创作题材。艺术创作需要以题材为产生和发展的根基。小提琴的民族化趋势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共鸣,文化的繁荣代表着社会范围内的审美诉求。小提琴的民族化演奏为中国传统音乐范式注入了新的元素,其未来的发展更是拥有无限的空间。因此今后的创作应进一步融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题材,大胆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小提琴民族化的艺术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二,促进社会普及。小提琴的民族化可以促进先进文化的社会推广,而广泛的民族基础又是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尤其是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创作需要满足大众对传统音乐作品的审美要求,所以小提琴的民族化应当时刻关注大众审美情趣的提升,不断推陈出新,使大众感受到小提琴民族化的生机与活力,迸发强烈的艺术诉求。
第三,培育后备人才。小提琴的民族化是在掌握西方乐器技巧的基础上,将东方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所创造的艺术效果,代表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因而对于小提琴民族化的创作和演奏也需要专业人才深刻理解其中的艺术真谛,才能实现精准的艺术表达。不仅如此,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小提琴的社会普及,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推动,这也是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所在。
总结小提琴演奏的音乐体裁多种多样,其艺术表达灵动而富于变化。在当前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小提琴民族化趋势不仅符合时代的潮流,也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作为中西方音乐艺术融合的结晶,民族化可谓是小提琴艺术神韵的又一种呈现,其中更是蕴含着独特的审美和创作价值。因此,用民族化的气质去诠释小提琴作品,实现中西文化的有机契合,也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璀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