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9月29日
在“文化陕西”中,做一个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
在“文化陕西”中,做一个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
  近日,陕西省委宣传部召开“陕西新形象构建与传播工作推进视频会议”,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强调要突出“文化陕西”,系统彰显陕西良好的对外新形象,从6个方面给出了陕西新形象建构重点领域,分别是维护公共新形象、彰显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形象、优化投资形象、塑造陕西人形象。
  可以说,这是将“五新”战略中“彰显新形象”这一精神从“道”具化成“术”的一次系统部署,也是将散落在各个社会碎片中的“老陕”精神基因提炼、组合、包装,从而打造出“文化陕西”这一新名片的开始。历史从不吝啬将沉淀的多样文化嘱托给陕西,文化是陕西走向世界最突出的优势,也是陕西建构新形象最深厚的底蕴。
  那么,如何打出“文化”牌?
  JPG与GIF,时代赋予陕西历史文化“新格式”
  2016年7月,在外交部举办的“开放的中国:迈向世界的陕西”全球推介会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了打造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形象,受到广泛认可。
  文化血液,从来都是一脉相承。历史积淀给陕西周秦汉唐的千年“烫金名片”,因圣地延安的熊熊烈火、追赶超越的新时代旋律,又镶嵌了块“美玉”,从而赋予陕西更多的时代“新形象”。
  当络绎不绝的各界人士踏上梁家河的寻觅“初心”之路,当“陕西制造”的“国之重器”翱翔在阅兵式上,当“爱菊”面粉等陕西品牌随着丝路的延伸扬名海外,当渭河边上的“百里画廊”令游人流连忘返,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在田间地头与村舍,当“治污减霾”行动在城市、工厂与乡村,当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形象跃上荧屏甚至走向世界舞台……陕西的“文化”已不再是躺在博物馆里、记载于古书上的一张JPE静图;而是通过继承、发展、创造,铺开在世界面前的一幅幅“追赶超越”的GIF活力动图与一段段自信昂扬的丝路VCR。
  时代丰富着陕西历史文化的新内核,也拓展着这个古老形象的新外延。
  “站在霓虹闪烁的街头,可回望雁塔晨钟遥想曲江流饮,我还以为全西安都是破旧而富有沧桑感的历史建筑,原来是传统与时尚自由切换,古老与现代任意穿梭呢!”最近已来到西安准备展开国庆游的外地朋友笑说。
  其实何止!最近,造于汉武帝时的昆明池盛大开园,全国首个《诗经》主题特色小镇也刚刚试运营。在古今穿越的层层体验中,以“文化”为轴,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同心圆,已成为陕西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而在陕西,通过对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再度创造,打造的新经济增长点也正在以各种新格式储存着“文化+”的文件包。
  面子与里子,在城市画面与精神、机制中突出“文化陕西”
  陕西新形象构建与传播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强调,陕西省委常委会明确将“文化陕西”作为全域推广的显著标识与形象符号。在展示新形象时,要立足当地实际,做好关键领域的形象建构。其中包括,要建设文明有序、各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树立意气风发、自信自强的陕西人形象;构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旅游形象;优化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投资形象;塑造务实亲民、廉洁高效的公共形象。
  这其实是从“面子”到“里子”上对“文化陕西”的全面诠释,更是一次高度提炼与深度包装。就像认识一个人,先从他的外表开始,而后到精神品格一样。陕西的新形象树立,就先从一个城市环境、旅游服务和投资开始。
  从陕北、关中到陕南,不仅城市发展定位有别,城市性格也环肥燕瘦,比如西府的醇厚、东府的开拓,陕北的凛冽、陕南的毓秀。横向对比,昆明已打出“春”的品牌,重庆也向世界给出“美食、美景、美人”的名片,更有文人雅客读其城为“站起来的立体城市”。一座城的形象,就像宴会上一个人的华丽出场,令人印象深刻。 
   而谈到城市形象与精神,不妨以韩城市为例。这座黄河边上的小城有着“鲤鱼跃龙门”的古老传说,这种精神也就被提炼成了符号,画着鲤鱼跳龙门的标识被悬挂在街头巷尾。另一方面,在追赶超越的时代潮流中,韩城也常常大胆突破,寻求产业发展“化鱼成龙”的转型。这种“出场形象”反过来也为韩城赢得了外界的目光,比如各大招商项目的落地。
  在西安,如果说历史遗迹、八水绕城以及正在不断洁净的市容等是它的“面子”,那么正在解锁的各种办事流程、“店小二”的服务态度以及亲商重商的投资环境就是它日益完善的“里子”。
  在宝鸡眉县的横渠镇上,家家户户门上悬挂着厚德明礼等家风家训的牌匾。张载这个文化名人所遗留的精神财富被传承与再度开掘,这里民风淳朴、村容整洁、乡邻和睦,这种从里到外的“形象”正是突出“文化陕西”这张名片的一个纹理与细胞。
  说句题外话。日前,笔者参加历史学者阎崇年的新书签售会,看到所著述的《大故宫》等作品大卖,阎崇年不禁发自肺腑地感叹:“这里到底是古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在别的城市还没有这样的场面,没有这样喜爱历史文化的。”“文化陕西”形象跃然他眼前。而笔者相信,在接下来的全域推广中,这张“名片”将集中彰显出陕西的新面子与新里子。
  载体与渠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最近正在热映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其中所展现的意气风发、自信自强、大气练达而富有家国大义的陕西人风采令全国观众赞许。一度以来,陕西人生冷蹭倔的性格似乎难以被部分外界人理解,可以说这是在陕西迈向追赶超越的新时期,一次系统、全面、深度地对秦人性格的挖掘与集中体现。“我深深感觉到了秦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淳朴、厚道、大气的美德。”一位外地朋友在观看后说。
  在国外,美国好莱坞用各类题材的影视作品向世界迅猛推出了自己的国家形象、价值体系以及“美国梦”;韩国用韩剧凸显文化软实力,爆米花式的爱情与浪漫生活已深入大部分中国青年的内心。在国内,浙江人的“鸡毛换糖”精神、重庆人的“热辣能干”、湖南的时尚、快乐、青春等等,已通过《鸡毛飞上天》《向东是大海》《快乐大本营》等各种影视、文学、图书、歌谣、电视栏目等文化产品走向全国乃至海外。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一个文学作品、一个生动故事,都有可能让“陕西基因”扩展蔓延。如果说“文化陕西”这张名片要打出去,最好的载体莫过于文学、影视等作品,最好的渠道莫过于媒体与各种开放平台,最生动鲜活的体现也莫过于“人”。
  作为新丝路上的起点,不仅需要海纳百川的“输入”多样文化,更需自信满满地将“文化陕西”、陕西新形象集中“辐射”出去。曾经因为不善表达,让陕西人的低调实干可能被误以为没有作为。比如,说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家都知道是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出发,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到达北京。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70%的面积在陕西,这70%的背后,是陕西人100%的付出。
  在陕西新形象构建与传播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上,被特别提及的是: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上,要叫响“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长安画派”“陕西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艺新高地。在塑造陕西人形象方面,提出要推出一批代言人,通过宣传“时代楷模”“陕西好人”等,引领社会风尚,带动更多人讲好陕西故事。
  从积淀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到独领风骚的红色革命文化,再到别开生面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陕西向来不缺好故事;从司马迁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陕西亦不缺乏会讲故事的人。然而,如何与时俱进地更新陕西形象,讲好陕西故事,大有讲故事的学问可思、可议、可悟。
  在会议上,庄长兴特别提出,形象建构与传播是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指出要加强工作统筹、加强与媒体沟通。而这次会议所牵涉的宣传、文化、旅游等部门也都明确了各自任务。
  打出“文化陕西”这张牌,需要共同努力打好配合战。政府敲鼓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专家学者等把握方向“航道”,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人人都是划桨手,个个都做传播者,共同把陕西的新形象、新经验、新事物、新人物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我在碑林落笔一纸文墨半城香,写了一块秦砖又拓下一片盛唐……从天宫号向嫦娥讲述长安的晴朗,我想在白鹿原看着星光听秦腔。”文化,是历史对陕西的偏爱。可以说,陕西发展,自“水”牌打出去后,又打出了一张精心包装的“文化”牌:以“道之柔”治水,以“儒之和光”担当,以“墨之兼爱”开放包容,以“法之严”打造政治清明。陕西,正以“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新的、集中的、生动的形象,从幽幽历史中缓缓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