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25日
孔明专栏·书画人物(17)
何俊芬的画
何俊芬的画
  去年的春上,柳树刚刚发芽,书画家马河声邀我踏青,半路上他说:“附近有个朋友的母亲,年近古稀,有志于作画,已成气候,去看看如何?”我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踏青好,看画也好,即表示愿往。不知拐了多少个弯,才步入一个家属院,敲开一户门,迎眼一幅黄宾虹的山水画,心就说,这朋友的母亲果然雅。
  在客厅刚坐下,老人殷勤地倒茶,马河声手指了画说:“老人家,您临黄宾虹多长时间了?可以以假乱真了!”老人未及答腔,脸上先有了喜悦,说:“哪里,走了不少弯路!”我当即脸上发烧。进门的时候,我还以为那是印刷的黄宾虹手笔。
  步入老人画室,不大的房间,很大的气象。一房三面壁,一壁的名人书画集,两壁的黄宾虹山水画。自然了,这山水也是老人临摹的。马河声背了手,目光在画上扫描,嘴里吐出莲花,老人一边喜悦,一边谦虚,恭敬得像个刚上学的孩童。河声转过身告诉我,这样的年龄,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气象。又告诉老人:“你就坚持走黄宾虹,不急于求成,必然会成的。”老人双手合十,点头如佛。
  我从朋友的嘴里,知道了老人的履历,肃然起敬:老人姓何名俊芬,参加工作很早,一直干财务,与书画不沾边,也不曾生过对书画的爱好。离休后,为了驱除寂寞,上了老年大学。先学书法,后学绘画,十几年痴心不改。真个天道酬勤,画艺日进,作品日多,不但参展,还被人收藏。好临山水,不临别家,就临黄宾虹,系心一处,守志如金。我把这事说于旁人,十人倒有八九不信。幸而我是亲眼所见,不然我也恐难信以为真。
  桃红又是一年春。巧,马河声又邀我踏青。心里惦记着何俊芬老人,就和马河声做了不速之客。一年的光阴不长,老人的成果不少。打开一个柜子,连她的宝贝女儿都惊讶得目瞪口呆:“这么多,都是你画的?”老人笑笑,说:“去年受了马老师的鼓舞,增了画的信心。画了不知道多少,自己看得过眼的都裱了,留着给马老师看,听一听批评。”马河声自然不敢怠慢,老人每打开一幅,必要说个一二三。说这一处山水,笔意自然流畅;说这一片云林,墨韵轻巧疏朗;说这一幅花鸟昆虫,拙拙的,生动逼真;这一个写生,线条好,取境也好,成了!说得老人不相信了自己的耳朵。
  归座,喝着茶,仍议论老人的画。老人的女儿说,老人七十大寿快到了,想给老人出一本画册,作为寿礼。我与马河声俱附和:“好呵,大雅,大气,儿女的功德,老人的福气!”老人却推辞,说自己的画刚刚起步,怕人笑话。我说:“老人家,谁敢笑你?画家就在眼面前坐着,刚才的评价您也听到了。马河声是轻易不赞美人的。”马河声接过话头,更有一番见解:“老人家钟情于黄宾虹,就这见识让人刮目!黄宾虹是谁?山水画的最高峰。你临黄宾虹,起步就在白云之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初我看黄宾虹,两个字:震惊!如今我看老人家,也两个字:吃惊!这样坚持下去,那还了得?”
  人都要老,但人和人不一样就不一样。何俊芬老人的作为给世人以美好的启示:活着的意义在于追求,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抱儿童心,立少年志,付诸行动,持之以恒,必有如莲的喜悦和如意的回报。
  书画者寿,何俊芬老人必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