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
秦腔小戏《哎呀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各地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体系日益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馆是地方文化行政职能部门的重要阵地,在城区、农村肩负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组织、辅导、培训职责,而文化馆本身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舞台,因此作为馆长更是职责重大,使命光荣。
2016年由渭南市临渭区纪委、临渭区文化广电局联合推出,临渭区文化馆精心编排的秦腔小戏《哎呀呀》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群星奖,这对我们是一次鼓励,也是动力,因此我想谈谈我的工作心得和体会。
2015年初,我们得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评选工作将在陕西省举办,我就召集馆班子成员商议,临渭区文化馆是不是可以编排一部作品来冲击全国大奖,当时班子成员意见不是很统一。有的认为,全国群星奖评比高手云集,评选标准太高,更何况群星奖评选改制之后,评选比例太低,每一类的评奖全国只有五项难度太大。我当时就号召大家,全国评奖固然难度大,但是我们也是全国的一分子,努力了可能不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永远不能成功!好的是,我们文化馆班子一班人统一思想后就会目标一致,立即行动。
干事业的过程是艰辛的,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这样一个决定,带来的却是一场异常艰辛的挑战之旅。编排一部文艺作品,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经过多方寻找,翻阅过几十个剧本,都是令人失望不能满意,我就尝试着自己动手创作写剧本,我们先后深入到临渭区的故市镇、阳郭镇,走访调查基层干部群众、业余文艺爱好者,经过多方走访调查,前后16次数易其稿,于2015年8月完成初稿名为《一顿饭》的剧本。后因为剧本台词中出现15次陕西人的口头语“哎呀呀”,2015年12月,在专家的建议下剧本正式定名为《哎呀呀》。《哎呀呀》剧本确定之后,我就开始了多方奔走,确定导演、演员、作曲、配器等前期的筹备工作。经过近半年的排练、打磨,于2015年9月30日临渭区国庆晚会上与观众见面,初次演出便获得观众的认可好评。排练的过程是异常的艰难和不易,克服了许多许多的困难,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我们全馆人员的不懈努力下,2015年12月8日,在全国“群星奖”陕西省赛区比赛中《哎呀呀》荣获复赛戏剧类第一名。2016年10月18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全国群星奖决赛中,临渭区文化馆编排的小戏《哎呀呀》成绩进入全国决赛前五名。随后,10月23日文化部公示拟获奖名单,7天之后正式宣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编排的秦腔小戏《哎呀呀》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一个基层的文化馆赢得全国大奖是一件大事件,我从这个事情中得出一个结论,要干好基层文化工作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热爱文化工作,要有一个干好文化工作的坚定信念,要有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大事业的远大目标,加上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扎根人民、扎根基层,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