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8日
揭秘———李白不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揭秘———李白不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李白想必大家认识吧,唐代的著名诗人。虽然我们知道李白,但是他身上有许多我们不了解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为大家揭秘李白不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镜头一“哥是歪果仁”
  我们知道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出生地在碎叶城。碎叶城是现代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北部,而吉尔吉斯斯坦并不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在唐朝,它却属于中国的政治范围之内。所以按照今天的说法,李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国人。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李白一辈子都在碎叶城里,那我们就不用背诵那么多的诗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大约在李白五岁时,他们家就迁往内陆当时的绵州昌隆,是现在的四川江油。历史上记载当时他的父亲是以逋其邑,逋是逃亡的意思,历史书上只给了四个字,这就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相传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百家就是诸子百家,也就是说李白十岁就把诸子百家都读完了,现在想必大家可以理解李白为什么是个大诗人了吧!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这个相如就是司马相如,他是汉代有名的文赋家。李白敢在自己的书中写到作赋凌相如,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李白真是个天才啊!由此也可见李白的自负性格。
  镜头二:道可道,非常道
  刚才我们提到了李白当时居住在四川,这个四川在当时是十分有名的道教圣地。峨眉山、紫天山都是道教圣地。由此可见这个道教对李白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在诗中写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这个仙是道教盛行的。所以李白的诗都和道教文化相关。
  镜头三:李白是个古惑仔?
  大家注意,这个李白同学其实是个古惑仔!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记载。
  在刘全白的《唐帮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有过这样一句话:“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这句话意思是:这个李白啊,他自小就有一股侠士之气,天天游手好闲,什么事都不干,臭名远扬。只举一个例子,恐怕可信度不够,那么让我们再来一个例子:魏颢的《李翰林》中写道“少任侠,手刃数人”,然后李白自己也在诗中写道“结发来识事,所交尽豪雄……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我的天哪,换句话来说如果李白在现代早就被拉出去枪毙几百次了。现在的李白还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富有浪漫主义诗人的李白吗?不是了吧。他可是干过古惑仔的人啊!他可是拿起笔就能写诗,放下笔就能杀人的人啊!这样的人写出来的诗怎么能不豪迈呢?杜甫就豪迈不起来,因为他从小就在书香世家长大,一个从小规规矩矩的人,他所写的诗自然不会有李白那种豪迈的阳刚之气。
  镜头四:“长大了我要当国务院总理!”
  在李白的作品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职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个申管、晏之谈指的是管仲和晏子,这两人在古代是优秀的辅国之臣。所以这样一个有着报国之心的人来到长安城看到官场是腐朽,肮脏,他当然就会如同《行路难》中所说的“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样迷茫。
  镜头五:李白之死
  李白这一生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李白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一个很傻很天真的角色,他听说永王李璘出兵东南,途经九江,他就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李璘的军队,却不曾想永王李璘的军队被当作了叛军,用今天的话说李白躺枪了!心灰意冷的他在家默默度过之后的生命。关于李白的死有三种说法;醉死,病死,溺死。最后一个很有意思,是民间流传的,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与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李白这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回顾历史,像这样的诗人还有很多,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有所成就,要应了杜甫的那句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敏简评:文章选题新颖,写法别致,镜头式的描写让李白站在了面前,也让人更了解这位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