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日子里,8月15日尤为特殊,日本在这一天宣布无条件投降,距今整整72年。
不仅如此,8月中旬的几天都值得我们纪念。8月14日是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一部名为《二十二》的纪录片上映,我们“用深情的方式再平静地看她们一眼”,时间并没有抚平老人和国人们的伤痛。同时,这几天在日本,NHK播出了专题节目《731部队的真实》,首次公布了20个小时的认罪录音,将制造毒气弹和人体实验的犯罪事实,向世界呈现,开始进行的战争“反思”多少是对受害者和受害国的告慰。
《二十二》这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终于“生”出来了,其既让人欣慰,又让人忧伤。欣慰的是将会有更多人关注这些“慰安妇”幸存者,记住她们,帮助她们,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忧伤的是该片用平静的影像揭开了我们那块历史的伤疤,影片越是平淡,那份刺骨的触动越是强烈,而我们只能在历史的苦难面前,徘徊、思索。再将欣慰与忧伤揉在一起,送到心坎里,得到的便是灵魂的洗礼。
在7月点映时,该片也获32099位热心民众众筹。可见,有温度并直击人心的电影题材是能够被公众重视,其自身也应该坚守。电影的简介里说:“在最后这个时刻,我们,可否停下匆忙,给她们一次最深情的凝视。”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里,很多人都表达了想看《二十二》的诉求,也有很多人在抒发内心的触动与共鸣;在电影院里,不仅看电影的过程中平静如水,在电影结束后,仍有很多观众静静坐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思考着什么。这些都是现实版的深情凝视,也是现实给予《二十二》最佳的回应与答案。
8月13日,广西宾阳黎塘镇两个男子身穿日本服装在宾阳高铁站作秀,被几百群众围堵。次日,宾阳县公安局宣传科工作人员证实此事,并称两男子只因“想当网红”,于是穿日本军装高铁站作秀。目前,两名男子已被派出所拘留。前段时间,也有4男子穿日军服在上海著名抗日遗址拍照,引起舆论暴怒。
在全民“勿忘历史,警钟长鸣”的精神思潮下,还有人“无所谓”,随意穿日本军装作秀与拍照,把“娱乐化”都搞到了历史头上,可谓无脑、奇葩。这种无脑作秀,暴露了他们对历史和先辈的亵渎和对底线的践踏,也是对我们当代人和后人的挑衅。对于这些人的处罚,除了拘留外,也应该让他们看看《二十二》和《南京南京》这类电影,让他们的丑恶灵魂好好洗礼下。
不过,这些奇葩个例的出现,也说明了现在对那段沉痛历史的宣传教育还不够,不透彻,类似《二十二》的灵魂洗礼还是太少。也要认识到,这样的灵魂洗礼是社会的“刚需”,不仅是客观需求,主观上的需求也很强烈,从《二十二》在社会层面掀起的波澜和引发的公众共鸣就能看出。那补上这一“刚需”,便是责任。
“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绝不是一句空话,而应镌刻在每一位国人心里,成为永不消逝的印记。以纪念日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设立了“9·3”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30”烈士纪念日、“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让人们在缅怀中透视过去、面向未来,这何尝不是精神的强大?更重要的是,我们以法律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和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固定下来,就是让历史不灭、让丰碑不朽。这远比有些国家、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要积极有为,也远比有些国家、有些人“开历史的倒车”要深得人心。鲁迅先生写到当年在旧时代的纪念是“为了忘却”,而我们在新时代的纪念就应是“不敢忘却”,并要将其作为诚挚追求。王彬 郑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