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根据国家文物局近年来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调研和评估,虽然非国有博物馆发展迅速,但其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内部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部分非国有博物馆未依法履行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设立备案手续,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理事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定位不明确、收藏政策不明晰,以及藏品的真实性和来源合法性堪忧。
以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为例,根据国家文物局2014年度非国有博物馆运行评估情况,在参与评估的674家非国有博物馆中,有74%没有完成法人财产权的确权手续,藏品未经正式建档备案,实际上仍未明晰举办者的个人财产;50%没有制定资产管理制度,35%以上不能按照民政部门关于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要求定期接受审计。
二是服务效能不佳。主要体现在陈列展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被重视和融入公众生活不够三个方面。
在融入公众生活方面,目前非国有博物馆缺乏对公众需求尤其是周边社区居民需求的了解,存在“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情况。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也比较单一,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尚未充分发掘。
三是存在持续运营困难。一方面,非国有博物馆尚未实现自身良性运转;另一方面,部分已有支持政策未落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半数的非国有博物馆资产完全依赖举办者而存在,无法实现自我管理和独立运营,法人治理结构无法有效运行。
《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以上三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针对内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文件中提出很多具体建议,如要求省级文物主管部门细化非国有博物馆备案方法与设立指导标准,以此来应对未依法登记备案的问题;从落实法人财产权和健全退出机制两个方面加以引导,通过藏品登记确权,实现个人收藏向博物馆法人财产的转变,以此来解决资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等。
针对服务效能不佳的问题,文件提出,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重点要把握三个层面:非国有博物馆自身要坚持正确导向,文物主管部门要加大帮扶力度,和充分发挥博物馆行业组织的作用。
针对持续运营困难的问题,文件提出,这不仅要国家完善政策支持,还需要依靠博物馆自身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良性发展。国家明确鼓励非国有博物馆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事项,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模式创新,特别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县级新建博物馆中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馆模式,在不改变国有藏品的所有权属性及馆舍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依法参与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