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韩起祥为煤矿工人演出
1978年韩起祥指点盲艺人刘绪旺表演 陕北说书流行于陕西的延安、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艺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说唱相间,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耍板,以及绑在手腕上的“嘛喳喳”(用竹片做成枣核形状串在一起),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后经民间艺人韩起祥等人改创,一人可同时操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嘛喳喳、小锣或钹五种乐器伴奏,因此大为增强陕北说书的艺术表现力。
陕北说书唱词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一般采用五字句或七字句,但又不受字数的严格局限,可以灵活地表现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其曲调丰富,风格粗犷激越,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常用的曲调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腔”“武调”“对对调”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陕北说书有了新的发展,说书形式由单人说唱发展为多人对说,由坐场发展为走场,由地摊搬上舞台,由盲艺人说书走向正常人、甚至文化人说书。以前没有女艺人说书,上世纪80年代,韩起祥培养了几位女徒弟,从此说书女艺人成为陕北说书的一支活跃的新生力量。陕北说书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富于情趣,现已颇受广大群众青睐,有的艺人还与法国艺术团体签约长期在国外表演。
陕北说书的传统书目很多,长篇书目有《花柳记》《摇钱记》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韩起祥从20世纪40年代初便开始编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书,几十年来创作了《王丕勤走南路》《刘巧团圆》《我给毛主席说书》等几十个作品。他改编的现代书目有《王贵与李香香》《雷锋参军》等。陕北说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演唱风格,有影响的说书艺人还有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陕北说书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整理/赵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