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1版
发布日期:
凌虚台新记
■ 王 庆
  世先有凌虚台,再有苏轼《凌虚台记》,凌虚台从兹名声世播矣。今凤翔东湖凌虚台已非古陈氏之凌虚台,故可谓苏新台。
  古台在宋凤翔府,千载之后,旧府烟灭,瓦砾不存,土丘何在?慨世间风雨厉也。正如苏子文中所言:“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故台今无存,苏子之言应诺。世事之万变,若民谚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常也,无常恒也。人之之未知,不若江山万古存久定。人之之过客,物之之往复,往之之物事,均已往而言极。欲求永,非能永,概一。帝王将相,一抔黄土;小民百姓,荆棘草藜,一如矣。宋时苏论唐仁寿宫已不存,方两三百载,陈氏凌虚台,往过已近千载,岂能存在?钢制铁楼,产权言明仅七十年,世人争占取之,以为子孙永受,岂不可笑!傻乎?呆乎?愚乎?非也!皆欲铸万世业,渔万事利,不明事理。
  世人尽说苏子大才。一生文卷煌煌,万世传颂,法书词画,后学尽仿。其不知,苏子尚有年少轻狂时。陈氏希亮公大哉,胸可行舟矣。苏子少年,二十多岁进士及第,亲面圣。任凤翔签书通判,职文两炳,何不“少年狂”。与陈有隙,讽喻陈氏,陈氏不露愠色,严束苏子而爱不露,苏不知。陈尽其文,全彰与台。后人只从《古文观止》知苏氏高论,而不知陈氏严于苏子之仁爱,陈氏之胸襟,余文为陈公彰之。
  今之东湖新台,吾谓之苏新台。系乃清末民初之数建,宏伟不甚,古韵仿佛。今偏隅一方,与喜雨亭相望。高伸手可触天云,危台也。重建盖因社会发展,民思旧故,念苏子也。既可凭吊文人又可临风望远,算胜台也。台之生,因苏文,人之瞻,非眺山。看世上宏构日出,水泥碉堡,鳞次栉比,浮华满眼。人皆占欲存久矣,凌虚故台,可以为鉴。若永存,必附文。文是魂,物是身。
  余曾五寻凌虚台,前皆未记,今记之。丁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