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雨潇潇地下着,院子里的杏花仿佛一夜间悄然开放,给这三月北方满目的萧瑟带来了一丝春日的气息。也许那杏花本就不喜繁华与喧嚣,任你满树娇艳苞蕾,人家丝毫也没有要华丽出场的意思,专待那春日的斜风细雨掀开一身高贵圣洁的白纱!一朵朵洁白的杏花,轻轻绽放在那娇艳的玫红色花托里,如刚刚出浴的仙子般娇美。怒放的金色花蕊俏皮地玉立在五片绵柔的花瓣里,宛如窈窕的淑女轻挽一缕黄纱在飘渺的云朵里翩翩起舞……,不由想起“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的美诗!
那一年,父亲深知母亲喜看三月杏花满院开的情愫,专门从集市上买来一株上好的杏树,植于他们居住的小楼前,一是为了欣赏杏花的艳丽婀娜,二是为了遮挡夏日毒辣的太阳。母亲每年提醒父亲给树施肥、剪枝,细心呵护,杏树一年年慢慢长大,越来越高,那粗枝繁叶盖过厨房的房顶,又超过了小楼的屋顶。
每年的初夏,杏花落尽,露出了一颗颗毛茸茸的小脸蛋,藏在碧绿繁茂的叶子下面若隐若现,悠闲地享受着风儿的轻抚,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养。杏儿吸收着大自然阳光雨露的精华,由绿开始泛黄,显得饱满而又亮泽。有的白里透着黄,有的黄里渗着红,还有的一半黄一半红,真是颜色各异,它们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拽着茂密的绿叶偷偷地往外瞧着。调皮的侄子趁母亲没注意,上树摘了一个,急不可耐地塞到嘴里,立刻,酸涩的汁液让他又是挤眼又是皱眉,嘴里发出“咝咝”声音,逗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说他是个小馋猫。
7月初,杏儿成熟了,大小如鸡蛋一般,一串一串黄澄澄的分外惹眼,看上一眼垂涎欲滴!就连路过的家雀和野鸟都探头探脑地停在树枝上,趁父母亲不注意,叼起一口美味的杏肉落荒而逃。母亲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驱赶着偷吃果子的家雀一边打些杏儿,分给村里三三两两来缠着母亲要杏吃的孩子们。
枝头上一天比一天热闹,眼看着熟透的杏越来越多,母亲着急地拿起手机,给在外面上学的孙子和孙女们打电话,催他们快些回来吃杏儿。天气一天天越来越热,成熟了的杏也变得绵软起来,母亲把变软的果子挑出来,送给村里年岁大的老人们,九婆拿起一颗,两手各放一边轻轻一摄,杏儿裂成了两瓣,拿起一瓣放进嘴里,九婆的脸笑成了一朵花,不停地说这杏儿肉厚味甜,真是好吃!街北头的五婆嘴里已经没了牙,用她窝进去的嘴唇一下一下地嚅嗫着,连连夸赞香甜可口。村里的大妈婶子和嫂子们来串门,母亲拿起竹竿在能晒着太阳的一边敲打着,她们一边捡着一边吃着,一边和母亲聊着,说着笑着。每当这时候,母亲脸上总是洋溢着愉悦和满足的神情!
离家近些的我和弟弟一家都回来了,女儿和侄子们找来大块的塑料毯子,在树下拉开,竹竿在树上敲着,杏儿“噗通噗通”跳水似的全落在了毯子里,个个都完好无损。看着最疼爱的孙儿们吃着香甜可口的杏儿,母亲特别有成就感,她忙活了一年的希望不就是为了她最疼爱的孙儿们吗!
远在外地的小妹只有在每年国庆节才能回家一趟,母亲想着法地把最好的杏儿保存着,无奈都以失败而告终。母亲便又把那杏核积攒起来摊开晾干,在妹妹回来之前用榔头一个一个地砸开,虽然妹妹和小外甥没吃上新鲜的杏,但却品尝到了香脆可口的杏仁,总算让母亲失落的心有了些许安慰。
日子就这么一年年平淡地过着,杏树长得越来越旺盛,每年杏树挂果的季节,满树的杏儿从茂盛的枝叶间露出它那肥嘟嘟的身体,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家中每天都有来摘杏吃的人,高兴地摘着聊着,欢天喜地地吃着。
这杏儿微不足道不值什么钱,可它却传递着母亲与乡亲们之间那看似淡泊,细细品味却浓郁而温馨的乡情!难怪母亲不愿跟着儿女们进城享福,对于杏树无微不至地细心呵护,其中透露着她对于浓浓乡情的不舍,和对子女们无法割舍的情怀。我想,母亲的杏树,应该是情的纽带,系着家乡人的情怀,系着我们一家母女儿孙的情怀,让人温暖,也让人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