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30日
“三秦悦读”主题征文(6)
寻找赵树理
寻找赵树理
  在涉县西达镇工作五年多了,偶尔听文友说起,在涉县西峧口村有一家院落,是作家赵树理生活过的地方。
  我当即决定,明天就去看看。时令已过清明,户外暖阳高照,路边的柳枝已经泛出鹅黄色,山上的杏花正在盛开,山区却看不到一丝的春意。从西达镇出发,沿202省道行至合漳乡后进入通往西峧口村的一条乡村山路,我仔细地寻觅赵树理当年的足迹。汽车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如同行驶在波浪滔天的大海里。上沟下川,峰回路转,看不到尽头。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与《孟祥英翻身记》里的主人公孟祥英一起经历着曲折而坎坷的战斗历程。
  离西峧口村三里地有个丁岩村,村里大多姓孟,也是小说的主人公孟祥英的娘家,赵树理当年在山西黎城县南委泉村一次会议上认识了孟祥英,并了解到她的一些家庭情况,于是《孟祥英翻身记》应时而生,劳模“孟祥英”的成功塑造,带动了涉县妇女生产的积极性,使涉县更多的妇女发生了“翻身”当家做主人的思想转变。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两旁是被千百年风雨涤荡过的沟沟壑壑,深不见底。公路两边高大的白杨树那干枯的枝干整齐向上,紧紧收拢,腰杆挺得笔直,像似一列列整齐的士兵,坚挺着不屈的脊梁。又好像是赵树理笔下耿直而憨厚的西北汉子,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保持着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终于要走近赵树理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我一路上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激动。
  汽车拐过几道弯,西峧口村呈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见了双臂抱在胸前的赵树理,他用深邃的目光神情专注地凝视着北方苍茫的山川,眉宇间透露出忧郁神色。他热爱那片土地,他的生命源泉源于那片贫瘠的土地。
  赵树理生活过的小院在村中心的一个小胡同里,离村口约四五百米。我推开被岁月吹残的木大门,发现这是一座整装而清雅的四合院,又好像是一座被遗弃的屋子,冰凉而没有一丝的生气。看护小院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从他口中得知,孟祥英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劳模,我不知道孟祥英是否真有其人,但小说中朱怀冰却是历史存在的,电影《太行山上》其中就有一段朱怀冰的镜头。
  从房东口中得知,这儿就是赵树理当年写《孟祥英翻身记》体验生活之地,透过橱窗我试图通过那张发黄的照片里,搜寻赵树理的身影,可惜没有,但是,从房东的身上看到了西峧口村百姓似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满着真诚而憨厚的笑脸,一身简朴的装束,黝黑的皮肤,头上紧裹着一条褪色的白毛巾,流露出西北人的苍茫粗犷之美,我仿佛看见了赵树理就在他们中间,坦荡、真诚而朴实,他傻傻而又幸福的微笑里,一幕幕刻画着孟祥英从一个童养媳一步步成长,带领全村妇女翻身土改并成为华北五区妇女劳动模范的精彩画面。
  在堂屋的右侧,是一个用青砖垒砌的厨房,年久失修落满了灰尘,赵树理先生也好,翻身劳模孟祥英也罢,他们肯定在这吃过饭,就过餐,这里流下了他们的汗水与泪水,回荡着他们的笑声与喝彩声,我似乎看到了赵树理那瘦小的身躯拿着碗筷在冬日干冷的阳光下进出于厨房,这个厨房应该是西峧口村留给《孟祥英翻身记》唯一的念想。
  除了《孟祥英翻身记》赵树理很多作品中都有涉县人的影子,比如《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和兴旺就是取材于涉县刘庄的两个民兵。
  西峧口村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清漳河,河边是大片的水稻田,漳河南岸属于河南,北岸属于河北,尽管漳河两边的村庄属于两省管辖,由于相邻,来往平凡,两村通婚较多。
  尽管我没能看到有关赵树理的具体内容,但眼前的这座小院更加真实而生动,人为雕琢的痕迹非常少。山还是曾经的山,河,依然是当年的清漳河,自然环境没有改变多少。在这儿,我甚至认为自己感受到了他的痛苦与欢乐,忧郁与豁达,真诚与朴实,更多的是他那脚踏实地、贴近生活,真实再现一代平凡人史诗般的奋斗史感动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他不但是山西人的骄傲,更是忠于祖国人民的好儿子。
  带着留恋和感慨离开西峧口村时,我仿佛永远告别了赵树理,又似乎看见赵树理在向我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