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2日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49)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49)
  六祖慧能花开见佛
  徒儿们开始整理这些经卷。将这些经卷分门别类,按顺序重新拾起、打包、装箱,抬往藏经楼重新藏好。
  鸠摩罗什依然坐在那棵孤桐树下,看着徒儿们整理经卷,他的眼角有些潮湿,他用袖子揩了一把眼角说:“这些经书将要离我而去了,开始它们的行走。它们一旦成书,便成为一个独立存在了,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了。那么让它们去经历吧,让它们去叩击千家万户的门扉吧,后世也许有人会把它们视为珍宝,置于庙堂之上,顶礼膜拜,一日三香;也许会有人把它们视为异数,在焚经毁佛的同时,会将它们搁置在茅厕之中,充当厕纸。所谓敬也,所谓毁也,所谓贵也,所谓贱也,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与我已经无关了。这些经书,它们有它们自己的命运。”
  经书藏好后,天色向晚,草堂寺的院子里已经有一些寒意了。徒儿们劝鸠摩罗什回禅房休息,大师执意不肯。他刚刚看完了那辉煌的落日景象,脸上还残留着那落日的余晖,现在则转过头要看月亮升起。
  月亮,这关中平原上的月亮像一个大圆盘子,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了,跃两下,跃上天空,刹那间把满世界照得一片光明。
  这时候,姚兴皇帝来看望他。鸠摩罗什是后秦国的国师,国师将要圆寂,这样大的事情他一定要来的。大师对姚兴说:
  “我是一个凡夫俗子,一个永远只能匍匐在大地上而不能像鸾鸟那样飞翔九空的人。我知道我的命运。当年我十二岁的时候,母亲耆婆带着我游历月氏北山,遇到一个罗汉,罗汉摸着我的头说:‘倘若三十五岁时还未破戒,当大兴佛法,度无数人,有三百身,成为一尊大佛也。若戒不全,此生充其量只是一法师而已!’所以我仅是一名法师,或者用你们的话说,叫译经家!”
  大师又说道:“如果不是当年吕光逼我与龟兹王女成婚,玷污了佛门,我定会有三百身的。释迦佛祖高不可攀,他有五百身。他出生了五百次,死亡了五百次,曾经蜕生五百次,受尽人间磨难,才五百道轮回转世,修成正果。我来到这世上时,命里本该有三百身的,我曾经憧憬过,下一世蜕生为一头牛,关中平原上一头耕地的牛;再一世蜕生为一只为老百姓看家的狗;再一世蜕生为一个女人,前半生为娼后半生从良;再下一世蜕生为一个文人,一张利口骂遍四方;再下一世蜕生为一个乞丐,一张大嘴吃遍四方。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我不会再有轮回转世了,我的这一生,仅此一生而已,油枯灯灭,也就结束了!”
  鸠摩罗什说到这里,老泪滂沱。
  姚兴皇帝也已经老了。他伸出衣袖,为这位西域第一高僧、他的国师揩一把泪。
  姚兴问道:
  “国师呀,我也已经老了,你能给我的晚年道一句偈吧!”
  鸠摩罗什嘴皮动了动,说道:
  “花开好,花落亦好!”
  姚兴又问:“我已厌倦这做皇帝的事儿了,我想让给儿子姚泓来做,这样做对吗?”
  鸠摩罗什答道:“进步高,退步更高!”
  最后,后秦姚兴请鸠摩罗什为他说一说国运如何,连问了几声不见回答,定睛看去,只见鸠摩罗什双目紧闭,三魂六魄已经脱离身体,神游西方须弥山极乐世界去了。
  又过了三炷香的时间,鸠摩罗什高僧圆寂。
  圆寂前,他突然又清醒过来,双目炯炯,口齿清晰,朗声说道:
  “如果我的译经符合原经旨意的话,火化时舌头不焦。非但不焦,还会有莲花从口中喷出!”
  说完,于孤桐树下,蒲团之上,含笑辞世而去。
  后秦姚兴一声恸哭,接着两千个学汉文的天竺国学徒、两千个学梵文的中原弟子均失声大哭,整个草堂寺一片呜咽之声。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城为之悲恸,人们纷纷前来吊唁,道场做了七日。长安城中的佛门弟子、俗家弟子,十分众多,大家齐聚草堂寺,为大师送上一程。长安城左近,终南山深处各家名刹古寺,住持亲领众僧人依次排列,前来吊唁。
  七日之后,鸠摩罗什大师火化,正如他生前所预言的那样,火化时舌头不焦,且有莲花从口中喷出。佛家“舌吐莲花”一词即由此得来。
  消息传到西域,西域三十六国亦大放悲声,人们用上等的和田玉做成一个三丈高的鸠摩罗什舍利塔,分成几截运往长安。
  鸠摩罗什的骨灰即在塔底安葬;鸠摩罗什化作舍利子的舌尖供奉在塔中。这塔放在高僧圆寂的那棵树下。这塔如今逾一千六百年岁月,还静静地矗在终南山下佛教三论宗〈空宗〉的祖庭草堂寺院落中,肩一天风霜,与天地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