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2日
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陕西动力”
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陕西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使陕西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的前沿,从中国的‘大后方’变为东西双向开放的重要承接地。”日前,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双向开放”发力“新起点”
  “过去开放主要是向东开放,现在则是东、西双向开放。陕西就从内陆省份变成开放前沿。”胡和平说,陕西在中国地理版图中位置居中,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已形成了陆、空、数字三条新的“丝绸之路大通道”。
  此外,陕西能源资源富集,产业门类齐全,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科教实力雄厚,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基地和能源基地,这是陕西向西开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坚实基础。
  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今天的陕西,“米”字型高铁路网已初具雏形,长安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同17个国家联通了46条航线,“一带一路”语言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正式启动……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互联互通的“陕西动力”,陕西在“一带一路”上的枢纽和门户地位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胡和平说:“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全球经济。” 

  围绕“一带一路”打造“五大中心”
  2017年4月,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这被视为陕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新动力。
  胡和平说,自贸区是创新的“高地”,陕西要把“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紧密相融,在“一带一路”上打造五大中心:一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二是国际产能合作中心,三是科技教育中心,四是国际旅游中心,五是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与沿线国家经济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这是陕西立足区位、产业、文化等比较优势,融入‘一带一路’的关键举措。”胡和平说,“我们还将通过建设历史文化基地,扩大文化考古交流等方式搭建人文交流平台。”
  “立足‘一带一路’,陕西提出‘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对外开放思路。”胡和平说,向东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向西加强与中亚在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以及人才教育等方面合作,最终连接欧洲;向南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往来,同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向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进一步深化合作。 

  “融入世界”推动“走出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大批陕西企业追随先人的步伐“西进”,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海外释放“陕西制造”的活力。
  胡和平说,以重点项目为支撑的产业合作园区初现雏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陕西还将重点支持100户优势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和现代农业合作,加快筹建国外的经贸合作园区。
  据介绍,陕西还通过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厦门投洽会和南宁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开展对接洽谈和项目推介,与福建省签署了共建丝路双起点合作协议,有效对接了海上丝绸之路。
  胡和平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培育全面开放竞争新优势,陕西将更深更广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