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在办公楼周边的乡村小路上转悠,远远看见几个小孩背着书包去上学。从他们身边不时传来并不是太悦耳也不成调子的嘀嘀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吹咪咪(用树皮做成的一种可以吹响的小玩具),这声音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儿时在乡下的时光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乡下农村,可玩的东西虽然很少,但儿时的我们总在自己找寻着乐趣。春天里我们折树枝扭咪咪、上树摘洋槐花、挑荠荠菜等。这些自找的趣事,尤其是扭咪咪,吹咪咪比赛,让我们在那个物质匮乏和精神娱乐相对较少的年代度过了一个个愉快的春天。
要想做一只好的咪咪,首先要选树枝。于是在上学、放学时,我们就在村子周边的路上瞅识、物色可以做咪咪的树和它的枝条。扭咪咪的树枝需要选端正、粗细均匀、光堂、无结疤、中间无芽头的。瞅识好后就折下来,然后左右手朝不同方向用力来回扭动。待树枝和树皮完全扭通分离后就需要小心翼翼把光枝干抽出来,留下树皮。扭好且无破裂的树皮需要把一头稍微压扁,再用指甲或者小刀刮掉端头两约三毫米的绿皮,露出白色的里皮即可。经过这一系列简单操作之后,一个能吹响的咪咪基本就做成了。含在嘴里,先用唾液湿润一下,然后依据吹劲大小和急缓,就可以吹出各种声音来。
这些咪咪中,唢呐是最受我们喜爱的,这是能人干的活,一般小孩弄不了。唢呐咪咪较一般咪咪粗且长,最大特点是和唢呐相似,上面有几个小孔,吹时手指在小孔上一按一放,即可按照音调吹出曲子来。唢呐咪咪要找粗一些的杨树枝条来扭,没有一定“功夫”的人很难扭成。正因为如此,比起一般的只能吹出简单几个音调的小咪咪来,唢呐咪咪那悦耳、动听的声响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羡慕不已。
那时,小伙伴们谁要能有一只唢呐咪咪甭提会有多高兴。做唢呐咪咪就得找大树折大枝。至今我仍然记得有一次,为了做一个唢呐咪咪,我爬上树去折一个端正且粗长没有芽的杨树枝时,一脚踩空,幸亏抓住一个较粗的枝丫,不然就从树上摔下来了。惊吓之余再也很少爬树了。那时我们正上小学低年级,力气小,折下来的树枝自己也不会扭,也扭不动,只能找大一些的伙伴帮忙给扭。
唢呐咪咪可以吹出各种声音,有音乐基础的还会按谱子吹出曲子来。那时的我们,不懂谱子,就胡乱吹着,只图热闹和好玩,也没谁笑话。
记忆中,为了找到好的枝条,我们没少折坏人家的树苗(一般新栽的树苗都是笔直笔直的,是做唢呐咪咪最好的材料)。有一次下午上学,我们几个小伙伴折一户人家新栽的杨树枝条时,被大人发现追赶。打那后,我们再也不敢折人家新栽的树扭咪咪了。
咪咪我们一般就随身装在裤子兜里。吹咪咪一般都是下课时间或者上、放学路上。偶尔有时在上课时,趁老师不注意时,就有大胆的同学拿出咪咪噙在嘴里,有意识无意识的试吹,结果一不小心吹出声音来。后果可想而知,咪咪被没收,这位同学也被罚站了。有时伙伴们还会举行吹咪咪比赛,比试看谁吹得好。好多种杂乱的咪咪声充塞在一起,俨然一个声音的大杂烩。说是杂音或者噪音,也或者是音乐,这一切我们都不在乎,只图高兴。
如果不小心把咪咪遗了(丢失)或者挤压坏了,还会伤心。要知道,那个时候咪咪是我们为数不多的耍货(玩具)。
在那个年代,要问我们春天在哪里,我觉得春天就在我们的咪咪声里。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就在我们的咪咪声里
是我们的咪咪声叫响了春天
咪咪声就是春天来到的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