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5版
发布日期:
灵魂安处是故乡
■ 安康市高新中学初三十一班 鲍欣怡
  春雨淅淅沥沥,点染了山的绿,田的红,清清奇奇的瘦。我静静地坐在窗前,看雨苍穹中飘落成似雨滴成线,恍惚间勾起了我的回忆。
  细雨带着愁绪敲打在点点深绿的屋瓦上,墨绿瓦片渲染着斑驳的白墙,微风带着花香掠过耳畔,荡起南湖阵阵涟漪。
  我的江南,淡雨浓烟缠绵着青砖绿瓦。
  我们村并不大,房屋沿着水路,仄仄斜斜。两条巷道,傍水对称,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中还有一口井,水是甜的,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波纹一圈一圈,一抖一抖,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几乎家家都有一条船,我们依水而生,永远守护着那条河,我相信,水是有生命的。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最快乐的事,便是同父母一道去采菱。轻划小舟,折一笠清风,从巷头行到巷尾,村人或取清茶淡酒,一饮而醉;或伏在石阶上用木棒敲打衣服,仰面对我们投来粲然一笑,或是顽童将猫儿吓到了屋顶上,狗被追到巷尾。
  巷尾的大池塘里铺满菱,放眼望去,波碧万顷,随风摇曳起伏,变换着深深浅浅的绿。菱花纯净的暗香就是整个初秋鱼米之乡的标志。记得早秋时节,晚饭后,或金乌落下,或皓月初升,那沁人香味便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似乎万物都融化在这暗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在湖塘中,母亲将小船上的木桶拿下,放入水中,自己在父亲的扶持下在桶中站稳,再接过父亲递过的小板凳,母亲就在自己的”小舟”上坐稳,再划水,俯身采取菱。刚采出的菱,是清亮清亮,极鲜美。我们跟在母亲身后,母亲采菱,我与父亲坐在船尾吃菱。母亲年轻时腰肢纤细,皮肤白皙,生得清秀,看她采菱,也是一种享受。堤边的柳树有碗口粗,皮已发皱,柳条儿随风飘摇,巷尾的老人的茶,一碗一碗地喝,扇一时一刻地摇。鸡鸣几声啼,狗应数声吠。木桶也装不下菱了,一道抬上岸来。菱的嫩绿与木桶的浑黄相衬,整条巷子都荡漾着菱的鲜香。
  大寒已过,春回大地,柳树抽条,蒙络摇缀。我梦里的故乡,我的江南,我黑瓦白墙的村子,我淳厚的村人,我的水,我的船,我的菱,在梦里飘散着清香。
  隔着千山万水,犹可听故乡悠长的鸡啼,犹可闻故乡采菱的吆喝,犹可梦回江南,触摸故乡的风。千丝万缕的情愫,只因在内心深处印记着刻骨铭心。它凝于美丽,留于回忆,灵魂安处是故乡。 

    教师评语:写景的文章很难写出情韵,作为初中学生来说,能写出画面感,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实属不易。这名学生写过一系列的江南水乡的作文,这些画面都存留在她的记忆里,如同萧红笔下的爷爷的菜园,迟子建文章里的冰河解冻的情景,有独特的味道,充满人世间的温情。(指导教师:王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