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市果园小学六三班 柯瑾秋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书就是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哺育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心灵健康成长。
周末,妈妈从同事那儿借了一本书,让我一定要看看。我瞅了一眼书的封面,很单调,一点也不像我以前看过的书籍封面那样五颜六色很吸引眼球。书名不是什么名著,作者也不是什么名人。我极不情愿的翻开书,翻开它便放不下了,这是一本自传体纪实小说,作者叫王庭德,是个身高只有一米二的侏儒,书中记录了这个侏儒青年32年来走过的艰难历程和他为了自己的梦想不平凡的经历和人生感悟。读着字里行间的心酸与坚强,我无法抑住自己的泪水,好可怜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呀!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的穷山村,父亲是个傻子,在他六岁时去世,母亲是他爷爷从路边捡来的乞丐双目失明且智障,两岁时一场高烧使他长成了现在身高只有一米二且手脚畸形的侏儒,走起路来左右摇晃,连生活都很难自理。他自小被爷爷带大,爷爷死后,寄养在残疾的叔叔家,童年饱受嘲笑、冷落、歧视……但他从小就喜欢学习,无钱上学便偷学并且比其他孩子学得都好,后来感动了学校,于是他就有机会一直免费读到了初中毕业。上学期间,他用残疾的身体业余时间砍柴卖、挖黄姜、拔青竹皮……来填补家用。初中时作品《跋涉的生命》发表于《全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故事一直感染着、激励着他。
毕业后为了生计,他做过乡村通讯员;在西安小餐馆当过洗碗工;在安康大街小巷卖过报纸……,经历的坎坷是常人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他哭过、怨过、自杀过,但是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熬过来了;他走过的路是用血水磨砺出来的,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长期坚持写作,发表过许多篇文章。最终他用文字点燃了生命之火!才有了今天的这本小说……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感动了,被他那种爱学习、好学习的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种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被他那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他就是一块儿钢铁,一块儿经过无数次磨练的钢铁;一块儿摔不碎的钢铁;一个永远不灭的灵魂;他是最有资格表现钢铁精神的一位勇士;一位钢铁巨人。虽说他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
再看看我自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有了困难就想妥协,可比起王庭德,我又算得了什么?有了一点点小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可比起王庭德的成绩,我又算得了什么?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我创造的幸福,可比起王庭德的艰难,我又算得了什么?我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一股深深的自责之情从我内心涌出来。他身体的残疾只是需要他仰视着看一切事物,可是他的精神需要我们所有人去仰视。所以,我要以王庭德为榜样,在失败时想到他,在遇到困难挫折时想到他……在时时刻刻都要想着他,让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伴随着我向前进,不断超越梦想,向成功驶去……无论饱受多大的痛苦与折磨,也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精彩的那一刻,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