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21日
80后集体怀念《李雷和韩梅梅》
80后集体怀念《李雷和韩梅梅》
  话剧《李雷和韩梅梅》在西安人民剧院演出。  康于/摄
  小时候,有一个榜样叫雷锋,有一种清凉叫老冰棍,有一种快乐叫滚铁环,有两个小伙伴叫李雷和韩梅梅......
  上世纪90年代,李雷和韩梅梅陪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青春岁月,如今,那个年代的中学生们早已长大,挑起了时代的大梁,在经历了种种生活的磨炼后,你是否还能记起当年课本上的李雷和韩梅梅呢?
  4月15日至16日,《李雷和韩梅梅》在西安人民剧院上演,独具特色的主题班会布置让首映现场的气氛十分热烈,影片中有关于穿越、青春、爱情的剧情元素勾起了观众的回忆。
 
    纪念版西安演出主演悉数回归
  2010年,一部以80后初中英语教材中李雷、韩梅梅等人物为原型的同名话剧《李雷和韩梅梅》在北京首演,引起了无数80后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在当年掀起了一股浓郁的80后青春怀旧风。而后,2011年至2014年期间,《李雷和韩梅梅》在长沙、广州、徐州、天津、昆明、大连、贵州、重庆等20余座城市巡演,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一股怀旧热潮。不仅俘获了大量剧迷的心,更为青年人了解话剧开辟了新窗口。
  直至2016年,世纪华鹏在北京推出了《李雷和韩梅梅》六周年纪念版,各版本主演悉数回归,并在舞美造型上作了重新升级。此次来到古城西安演出,也是为了给观众看到一部与之前不一样的《李雷和韩梅梅》。
  话剧《李雷和韩梅梅》讲述了在校工UncleWang的追悼会上,李雷、韩梅梅、魏华、林涛、JIM以及那只会说话的鹦鹉polly等老友们再次重聚。然而,毕业后的时光里,每个人都被社会打磨成了另外一副样子。当梦想照进现实,曾经的青春懵懂、天真美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友情破碎、生死分离,残酷地诉说着什么是现实。虽然他们心中从未放弃梦想,却没有勇气再次踏入梦想的银河。 

  创作这部话剧属于“命题作文”
  翻开那本承载着80后集体记忆的初中英语教材,如同打开每个人的青春纪念册。在西安的演出现场,主创们也纷纷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创作这部话剧背后的故事以及感悟。
  导演田晓威回忆,七年前创作这部话剧属于“命题作文”。初中英语教材里的李雷、韩梅梅等人物,是80后青春记忆里的怀旧符号,但这些人物在教科书中其实是像画片一样没有明显性格特征的,没有人知道李雷和韩梅梅应该是怎样的,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想象力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融入了属于80后这代人的特殊记忆。
  导演田晓威是80后,他说80后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在内心上其实是孤独的,他们极其渴望并重视朋友,但同时,他们在成长中得到了父辈和祖辈加倍的爱,又有其个性与自私的一面,这让80后一代在成长关系中,往往是矛盾的:既在伤害别人,同时也被人伤害。“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在这部戏中能感受到属于他们情感强度的共鸣,找到自己的回忆。”
  蒋小涵在剧中饰演韩梅梅,她说剧中韩梅梅有个“梦想本”,随手记下自己的梦想。和今天大家都有手机不一样,那还是一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男孩女孩之间情感的表达也和今天不同。这是属于80后的独特记忆,却也不只属于80后,蒋小涵介绍,这部戏在此前演出时,曾让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有不同的感悟,因为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而“成长”的话题是不会过时的。蒋小涵笑称,这是一部笑点不断但是看到最后会感动落泪的戏。六年前看过这部戏的观众,或许可以在再一次走入剧场后,获得新的感悟:当年触动你的那些点,是否真正成为了你的改变,而今天的你,又是否过上了当时想象的生活。
  剧中李雷的饰演者伊洋坦言,这是一部陪伴演员成长的戏,许多当年还是大学生的演员,现在也都成为了出色的导演或成熟的演员。“我们第一次演这个戏是2010年,那是第一拨80后刚刚步入30岁的时候。反正我印象特别深,在我进入30岁的时候,会突然有种特别的恐慌,会发现自己好像已经老了,距离二十几岁好像一下子变得特别遥远。80后的一批人步入30岁,他们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很长时间后,会突然发现原来社会跟自己在学校时想象的很不一样,学校时的美好愿望在进入社会后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友情、爱情不再像学校时那么简单和单纯。看这部戏,看的是情怀,希望大家看了这部戏后,能够回忆起自己上学时那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要放弃自己对未来美好事物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在比较冰冷和残酷的现实中还保有一颗温暖的心。”
  导演田晓威也表示,怀旧不是停滞不前,也不是现实过得不如意而要躲进避风港里,怀旧其实是重新梳理过往,梳理自己在过去遇到了哪些问题,有哪些过不去的坎,曾经逃避了哪些问题,怀旧过后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就像剧里韩梅梅说的“我不会等你,但是我会往前走”。这个戏的风格是比较写实的,但不是照搬生活,希望能把生活中那些生动的瞬间提炼出来。
 
    追忆起学校时光观众不禁落泪
  在演出现场,记者也发现很多70后、甚至60后前来观看,并且在李雷等人含着泪再追忆起学校的时光时,全场不少观众都为之落泪。
  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李先生说:“李雷、韩梅梅、林涛这些课本中的人物走到了话剧《李雷和韩梅梅》的舞台上,他们有了和众多80后一样丰富的人生经历,生活变得现实而残酷,他们在挣扎中成长。这出话剧继同名歌曲后,又让那些回忆中的美好和伤感在一代人的心中蔓延,这些从英语课本中走出来的人物不仅勾起了我们的青春记忆,也折射出了80后这一代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经历,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两位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同学告诉记者:“《李雷和韩梅梅》讲述80后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们当下一代人的生活状态,虽然剧中不乏婚恋、工作、梦想等严肃话题,但留给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同学之间打闹、晚自习等场景,从而唤起了我们中学时代的集体记忆。”
  30岁的柯女士独自来观看此部话剧,她说:“80后的学生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都在努力找回过去的感觉,一样的人、一样的环境,甚至是重复一样的对话都无法让我们回到过去。是时间不对?还是什么不对?往事留给我们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但是我们能留给过去的是心里淡淡的悲伤,和两行不舍的眼泪……这就是我看话剧《李雷和韩梅梅》最大的感受。”
  文化艺术报记者 康于 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