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4日
风雨人生创辉煌
风雨人生创辉煌
  ■ 王新民
  在陕西出版大院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出版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和“朱老总”——陕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朱玉几乎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得知他出版了一本自传性质的书——《风雨人生》,我几乎一口气读完,不仅惺惺相惜,而且对朱总有了更多更新的认识。他对出版事业极端忠诚守信、极端爱岗敬业、极端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引人思考。
  所谓的极端忠诚守信,就是不打折扣地忠诚于党的出版事业,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古训“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即此意。朱总继承了中华民族忠诚守信这一优秀传统美德,并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践行之。出版工作涉及意识形态,注重社会效益,尤其是人民出版社肩负着出版导向的重任,十分注意书稿的政治思想导向。
  朱总在《风雨人生》中夫子自道:“凡是与‘四项基本原则’,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相悖的观点和理论,凡是与当今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不相容的表述,就坚决删除。”例如,他在1997年终审《贾平凹文集》(十四卷本)时,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先生为该书所写的《序》中,对贾平凹先生所著《废都》一书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虽然后来发展证明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该书尚处在被封杀状态,显然这一评价在政治上同党中央未能保持一致,于是就断然删除了‘评价的文字’。”
  今天看来朱总的上述做法也许有些极端或保守,但现实的法规、政府的禁令和历史的局限也许能够理解或谅解。作者有创作的自由,出版社有把关的责任。如果当时不做些处理,也许《贾平凹文集》就不能顺利出版,因小失大应不值得。
  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朱总对作者和读者讲诚信,守信义。为了按约定时间出版教材,不影响学校开学用书,他通宵达旦地校对书稿清样,从而保证了教材的如期出版;在几十年中,《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两个编写组每次召开书稿修订讨论会和统纂定稿会,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不论工作有多忙,也不论家中有什么事,他都如期赴会,从未迟到早退,有几次还带病参加会议;凡是编写组提出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规章制度允许的、力所能及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办,从不推诿敷衍。这些诚信举动打动了作者或编写组,以至于别的出版社以经济利益为杠杆多次想挖走书稿而未遂。
  极端爱岗敬业,就是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出版工作和事业中。做出版编辑工作,要不怕窗外闹,耐得久寂寞,坐得冷板凳。在这方面,朱总是练就了不凡功夫的。几乎每天晚上下班时甚或加班后离开单位时,人们总会看到出版大楼上有个办公室的窗户亮着灯光,常常要到十一二点才会熄灭,那就是朱总的办公室。
  朱总在《风雨人生》中夫子自道:“由于对编辑图书事业的热爱,我把做好编书工作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他几十年如一日,加班加点,呕心沥血。别人都在家中休息、干家务,或同家人带着孩子逛街、逛公园,朱总却在办公室伏案审读加工、整理书稿。一天天,一年年,久而久之,陕西出版界的人就送给了他一个雅号:“工作狂”。
  他写道:“……长久伏案工作,使我患上了颈椎病、腰椎病、肠胃病和痔疮等,现如今虽然饱受病痛的困扰和折磨,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兑现了自己的誓言:‘宁可挣死牛,不能翻了车。’我所把守的终审书稿阵地,固若金汤,没有给党和国家抹黑、添乱,弘扬了社会主义的正能量。”当然朱总的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工作狂”的敬业值得商榷,不宜提倡,但精神可嘉。随着办公电脑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笔者希望以此减轻编辑工作量,提高编辑效率。
  极端默默奉献,就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渝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朱总对编辑工作不仅任劳任怨,而且有深刻的认识和高度的见解:“我以为编辑人员和作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些作者提供的好作品,我就不可能编辑出版那么多的好书……是作者成就了我的编辑图书的事业。每当想到这些,我就会对我的作者肃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可贵的感恩之心。朱总的默默付出也得到作者的高度评价,《经济转型期的货币与金融》一书作者,教授、博导、著名金融专家江其务在该书《前言》中写道:“……朱玉总编辑……审稿记录长达24页稿纸约7200字……这些意见,对于匡正概念、完善观点、规范形式、保证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朱总编辑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此我向他致谢、致敬。”
  我想,朱总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更是我们编辑乃至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同人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看齐、致敬!在此我还想借题发挥说一点有关的意思,那就是我们新闻出版广电系统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或者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工作成就事业成果的同时,应该注意灯下黑,因为许多人对我们新闻出版广电系统知之甚少,甚至闹出出版是生产木板的笑话来。过去计划经济好酒不怕巷子深,而今市场经济是好酒也要勤吆喝。新闻出版广电系统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像朱玉总编辑这样的“和氏玉”举不胜举,却鲜为人知。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善于宣传本行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工作成就事业成果,增强本系统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形成比学赶帮、追赶超越的良好态势,推动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和产业进一步发展繁荣,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