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4日
纵横诗笔见高情
纵横诗笔见高情

   海明是我的老朋友,特别爱和文化人交往。那个时候,他在铜川北关,我在铜川日报当记者,去了北关,就想找他聊天,一屋子烟熏雾绕,说的还全是文化;如今我们因为书法,常在西安相聚。见面的主题是书法,扯起书法,说个没完。人以群分,道以人聚,有书法作为媒介,我更认识了海明。人说艺术要接地气,我认为我们艺术的最初是底层的经验,是黑着头走在寥天地里的人。我和海明这些没有多少文化背景的人,最能体验地气是和底层板结在一起的。我们虽然都是写字,但我们的字里,精神气息连接着铜川的莽莽群山,我们是从那群山里走出来的赤子。
  艺术是一种生命所需,艺术有不同的途径,绘画、雕塑、舞蹈、摄影甚至武术,我始终把武术也作为一种系统传沿的身体艺术。但作为中国人,书法是最亲切的一种艺术,贴着身,深在骨头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地爱上了书法,与生俱来,我相信海明也和我是同样的感觉。因为是深深地爱,所以不是把书法当作艺术,而是当作修身,当作理解传统的一个门径。人在中年,写中年的字,人到老了,就写人书俱老的字。现在用电脑和手机写文章,字已经不是人的脸面了,谁也不把字当作一回事了,只有我们这些人还在较真,还在当作我们贴身的一种手艺,还是我们的脸面。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一批人的命。
  写字靠练,书法靠悟。书法都是和人的脾性挨得很紧。刘熙载说,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海明的书法,潇洒。海明看似随意,骨子里却是一股倔劲,有一股精神的内蕴,转而为书法,便写出一种潇洒、豪迈的书法来。海明在纸墨之间淘腾了三十几年,也是人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开始回归,开始靠近传统,开始养自己文化的根。海明不仅是在写字,更是在以写字来体悟哲学。书法是海明的岁月之约,商场里跑了一回,政坛的边边跑了一回,当过青年突击手,当过企业家,把这些都放下了,写字,写字就是写心,写字就是写我。
  岁月改变了很多,岁月改变不了的是性情,海明再变,书法里面的性情没有变。我想他可能是在某一个很平常的时辰想起了写字,某一天突然的体悟,某一天被书画所刺激,反正不写则罢,写了就收不了手了。经典在眼前好像一遍又一遍翻得“哗哗”响,催着他要沉下心来写好字。一写,就是三十几年,黑字把头发磨白,早晨从中午开始。
  海明从写字,早期从颜体入手,后来就一个目标,写米芾、王铎一路,三十几年写来,山山水水地过来了。这几年他的书法大变,其挥写的韧度,行笔的疾涩,文意的表达,布局的严密都大不同于往日。尤其对王铎书法痛快淋漓的书风,更是神跟意摩,孜孜不倦。一幅挥就,精气神都在里面。我是天天看着他在微信上发作品,应了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我感慨,三天不写字,赶不上李海明,三天不读帖,自己看着自己低。在所有的艺术中,书法具有恒定性也最没有恒定性,恒定性强的,理智严密古板,没有恒定性的或恒定性差的,神浮飘逸洒脱。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是在恒定与不恒定之间找着平衡点。海明就是在不断地找着自己的平衡点,找着自己的书写风格,找着抒发情感与法度的最好的表现形式。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海明的书法是跟着这个路子朝下走,不求势中有势,不求法中得法,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苍郁雄刚。海明肯定能写出去,据我观察,他身上有八个特长,一有胆,二有情,三有法,四有道,五有友,六喝酒,七畅游,八读书,由此八条,足矣!左右逢源,上下联通,写起字来,笔下生风。
  集元好问诗句赠海明兄: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笔底银河落九天,挥毫写出秦川景。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楷书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书画评论家) 

  李海明艺术简介
  李海明1963年生,毕业于延安大学。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任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兼任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英才》杂志副社长。中国实力派书画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于右任书法研究会会员,陕西华夏艺术交流中心研究员。西安市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二零一六年中国好品牌艺术人物榜品牌书法家。曾任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第五届人大代表,获陕西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自幼热爱书法,法由古授,几十年来每天临池不止,先后研习二王、颜体、怀素、米芾、王铎等书法作品,汲取古贤精华。现有幸师从我国著名书法家茹桂先生研习书法,略有心得,作书先做人,功夫在字外,深切感受到一个老艺术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做人的高贵品质,终生受用不尽。作品曾多次在书画大赛中获奖并被多家报纸、刊物发表,被海内外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