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4月14日
百年中国典藏画展国画·山水(三)
百年中国典藏画展国画·山水(三)
  山水汤涤  纸本设色  101cm×32cm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  术研究所藏  汤涤(1878耀1948),字定之,自号双于道人,又号太平湖客,江苏省常州人。旅居北平,晚定居上海。工书善画,善写山水、仕女,尤善画松、竹、梅。
  汤涤山水宗明李流芳,清新自然,气韵幽雅,为海派代表性画家。此图描绘近坡杂树,芳草萋萋,如镜清溪,撞石激流,远山林麓,如卷云飘浮,跌宕起落,含蓄稳重,富有韵味。画家采用“高远法”构图,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独有的审美情趣,给人一种幽深变幻,气度深沉,雅致深遂之感。笔墨多采用披麻皴,并以厚重的笔墨提醒画面。全画墨色酣畅,率意自然,在恣肆中又有方圆,与淡雅的赋色浑为一体,境界迷濛空阔,风格沉雄郁茂,别具特色。

  山雨欲来黎葛民  纸本设色  122cm×66cm  广州美术馆藏  黎葛民(1882耀1978),原名黎庆瀛,字葛民,笔名逸斋、乙翁,广东省顺德县人。1919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川端绘画专科学校。1920年在广州与陈树人、何香凝等组织“清游会”。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分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
  黎葛民山水画不同一般,善用山水来反映大自然瞬间的变化无穷,通过绘画来记录大自然激烈的山涛汹涌,阴晴晦明,从而给观者再现壮美的河山景色。此图表现山雨欲来前狂风乍起,树枝摇曳,天地为之晃动的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图中水流湍急,波涛狂起,喷花击石,两侧壁斜石横,各在一隅,崖上松挺树茂,各展其姿,中间大片浓雾,忽忽飘来,远处山峦隐约缥缈,如睹异境,给人一种大风狂起,电闪雷鸣,洪水滔滔的真情实感。此图石分四面,用斧劈法表现阴阳向背,以浅绛、石绿罩以山色,立体感顿增,直逼观者眼前。

  东战场的烈焰  高剑父  纸本设色  166cm×92cm  广州艺术博物馆藏  高剑父(1879耀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上“山”下“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6年游学日本,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山水  何香凝  纸本设色  30cm×40cm  天津杨柳青画社藏  何香凝(1878耀1972),女,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人。1908年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何香凝早年留学日本,早期作品有浓厚的日本画风格。擅作花鸟,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山水》表现的是深山农户人家的田园风光。远山几重,运笔草草,远处幡杆、屋顶隐约可见,近处小桥流水人家,宛若一幅世俗风情画。在这淡然的画面背后,隐藏着画家心理的不平。通过作画年代和题诗可推知,这幅画是画家个人心情的宣泄,也吐露出画家心中理想的生活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