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民
大学老师张书省几十年如一日,不论是在大学课堂里,还是在师生聚会上,既教我们如何作文,也教我们怎样做人,而当我读完张老师新著《雨润长安春》后回味体会感受时,归纳起来就是他的夫子自道:写真事,坦真心,表真情,说真话。联想到他的乡党华阴人杨震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被称之为“四知”先生,恕我不敬,又一次连带老师尊姓大名作为读后感的命题。
当今社会,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充斥文坛,充斥各个行业,以致民谣曰“陈谷陈粮陈忠实,假烟假酒假平凹”陈谷陈粮、假烟假酒不用说,陈忠实、假平凹当指的是有关陈忠实、贾平凹的假字假画假冒书盗版书。作为贾平凹的大学同学,张书省先生深知假事、假心、假情、假话的危害,但在一个假冒伪劣泛滥的社会,追求“四真”何其难也。但是“四真”是先生张书省为人的一贯追求,也是他为文的始终追求。从早期散文集《仁山智水》《紫丁香》到2011年出版的《这都什么年代了》可见其对“四真”的探索和践行,而《雨润长安春》堪称“四真”的集大成者。
写真事。似乎并不难,其实也不容易。在一次“贾平凹邀您共读书”活动中,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讲话时说到他当年从报社到西安市作协调动时,有些领导亲友不理解,他说新闻有潜规矩有时身不由己写些假的东西,而作协自由些由自己的良心写。足可见写真事、说真话之难!张书省老师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是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他的职业水准由此号称可见一斑,在此不作赘述。就说他业余为文吧,与工作晋升、评职称等利害无关,于是秉笔直书,在《铮铮铁骨赖执着——怀念敬爱的张宣先生》一文中,在记述了西北大学张宣教授文革期间遭受非人折磨,宁死不屈,坚决不说违心话做违心事后写道:“我多年一直想不通,您虽然是老共产党员,但在人民群众面前不是敌人面前,在党组织面前而不是反动派面前,您怎么就不能低一下头,弯一下腰,顺应一下局面,适应一下形势,委屈一回,韬晦一会呢?那不就不会吃这么大这么多的苦头了吗?有的领袖人物都会韬晦,您咋就那么执拗倔强呢?”后来才在张宣先生的《犯难生回忆录》找到答案:如果不是早年选定自己的正确走向,并且决心走到底,那么,在多次面临改变方向就能生存,甚至能亨通,而坚持则是死路一条的关头,我也会成为“识时务”的“俊杰”了。如果哪怕有一次我识了那个“时务”,转了方向,偏离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那我就成了被阉割的人,失掉了浩然之气,对社会成为负罪者,在人民面前自感羞耻、孤独、恐惧,那我就(即使不更坏)只有半条命,半口气,恹恹地苟活下去而已。看到这里,作为西北大学的学生,我为张宣先生感到自豪骄傲的同时,也深深感谢张书省老师以董狐、司马迁等史家之笔为我们真实地再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楷模。
坦真心。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作为长子长孙,在特殊时期,作者身不由己做出“不孝”之举,对大多数人而言也许推给领袖或时代了事,但张老师却是在真心的忏悔,在《每想爷爷心如绞》一文中写道:最伤爷爷心的是“文化大革命”前夕的“破四旧”运动,城乡一片对文物古籍打砸烧,20岁的我也正是热血方刚时,回到家里就翻出楼上的旧书旧物,包括祭祖宗的牌位等全堆在院子烧了……我家有柄七星宝剑,还有剑鞘,鞘已经破烂了,我抽出宝剑,拿砖头石头咋也砸不烂,后来被收破烂的收走了。今天想起当初的无知,多么后悔啊,而爷爷,一个曾以读书舞剑为快事的爷爷一定是在旁边目睹了自己长大了的孙子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然后十分伤心地离开了……因此当爷爷去世时,作者跑回家“登时眼泪长流,大声哭着跑到前边趴在爷爷棺材边哭叫起爷爷来……今天写到这儿时,我止不住的眼泪滴湿了稿纸,模糊了眼睛,鼻涕也涌了出来……”不抱怨,不推诿,勇于揭伤疤,坦露忏悔之心,如此勇气和真心,不仅无碍作者的人格形象,反而赢得包括我在内的读者的理解甚或尊敬。
表真情。在《生命》一文中,写到儿媳生产时两次休克,作者“为我们家族血脉繁衍的伟大女性,感到一种巨大的震动和激动,一种前所未有的热血沸腾!我赶快走到外间,要不然我会流下泪的。我忽然责备自己,妻子当年生儿子的时候,我怎么没有这种震动?我那时竟麻木不仁!答案是:那时太年轻,那时太幼稚,太不懂事了。那时感觉夫妻就应该是一个人,妻子生产似乎天经地义。今天步入老境,岁月沧桑了一个甲子一个轮回,人才变得成熟,懂一点事了。”我想师母看到这里一定会为丈夫迟到的理解而倍感欣慰的。
说真话。已故陈忠实先生在写给《这都什么年代了》的序文中指出:“社会需要某些吟风弄月品茗论酒乃至欣赏丰臀肥乳的闲适文章,也更需要驳谬求真批歪取直有益中国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血性文章。作家面对国家复兴民族复壮的重要历史时期,不可能全部陷入闲适,不可能都投入品茗论酒环肥燕廋的情趣中,不可能面对生活的某些丑恶而无奈地闭上眼睛。直面现实既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也是鲁迅等现代作家的风骨,书省的杂文精神与此一脉相承。”诚哉斯言!在《我们到底爱不爱面子?》一文中,在说到国人如何爱面子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道:然而客观现实是,中国人又最不讲面子!最突出的事例是,在世界对各国游客文明程度的评价中,中国人总在倒数二三。在论述一番后,作者结论:中国人还是最要面子最爱面子的。倘有少数中国人出了国门不讲面子,那只是一时糊涂失去理智而已,静下来他就会后悔的。毕竟,中国人就是中国人哪!幽默诙谐中不无怒其不争的规劝和期望。关于说真话,作者在《话有十说,公务员从政素质的升华》中有精辟的见解,其要点如下:一说真话,不说或少说假话;二说实话,不说或少说虚话、空话、套话;三说公话,不说或少说私话是非话;四说人话,不说神话鬼话,更不说动物的话;五是说短话,少说长话,不说啰啰嗦嗦的话;六是说想好的话,不胡说乱说抢着说话;七是说老百姓的话,少说官场话;八说心里的话,不说敷衍的话,少说应酬话;九说自己的话,不说人云亦云的话;十说于国家于民族于人民于社会有益的话。多么精辟,实为包括我在内的公务员们的座右铭!
写真事,不虚妄不偏执,才能留下真材实料,为时代立传;坦真心,不虚情不假意,才能以心换心,换取包括读者在内的人心;表真情,不伪饰不矫情,才能以情动人甚至赢得以死相许的知己;说真话,不哗众不取宠,才能听到苦口良药有益世道人心的知心话。正如“四知先生”杨震谢绝故人劝其开产业为后代留下财富时所言“使后世称为清白官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张书省先生为我们树立的“四真”做人作文标准,岂不也是一笔值得藏之名山传诸子孙及学生读者的丰厚无比的精神“非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