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17日
“创建”让铜川文化之花更绚烂
“创建”让铜川文化之花更绚烂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把“文化兴市”作为重大战略,坚持“走出去”,传播铜川特色文化,“引进来”,吸收外地文化建设好的经验做法。特别是成功申报成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后,文化建设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借力创建,铜川市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夯实硬件,完善软件,加快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一县(区)一品”文化名片,全力促成铜川文化之花的绚丽绽放。 

  耀州 立传统文化之根
  耀州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古迹神德寺塔、文庙见证了它灿烂的历史文化;药王山、沮河见证了它千年沧桑巨变;柳公权、范宽书画见证了它文人故里的深厚底蕴,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展现了文化耀州的独特魅力。耀州区依托良好的传统文化资源基础,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大好机遇下,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从耀州窑博物馆、文庙的提档升级到锦阳文化艺术中心、孙思邈纪念馆等场馆的高标准的新建,从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整合改造到文化兴耀“十个一”工程的大力实施,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在项目建设的引擎下,红色文化鲜明的照金镇历经三年开发建设,从偏僻贫穷的小镇发展成为特色名镇,革命老区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共享城镇化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步步完善,成为铜川坚持文化引领发展的最好写照。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带动文化惠民活动,以照金革命历史为素材创作的大型组歌《照金岁月》和历经多年打造的大型秦腔现代戏《照金这片天》两部文艺作品应邀多地巡演,成为铜川红色文化的闪亮名片。 

  宜君 扬民间文化之光
  走进宜君,从百里绿色文化长廊上的传说故事到文化广场上的宜君八景,从公园社区的靓化工程到美丽乡村的文化墙建设,民间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以剪纸、农民画等艺术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宜君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成为这个山城独有的格调。
  “一闲下来,我就想画一画,把身边的所见所闻画下来。”宜君农民画老艺人杨秀琴一提起农民画创作就十分激动,“现在政府鼓励创作,很多项目都是免费培训,所以大家的热情高着呢!”一大批爱好者满怀热情,创作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远销海内外。除了剪纸和农民画,刺绣、根雕、五谷画、面花、文玩核桃等种类繁多的其他民间艺术种类也正在兴起。对于群众个人而言,既学到了手艺又得到了实惠,宜君民间文化乐民更惠民。
  近年来,宜君积极探索实践,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大力开展民间艺术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厂矿、进村组的“五进”活动,全力打造农民画生态保护区、“农民画庄”、剪纸生态保护区、民间舞蹈生态保护区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阵地,促进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早在1988年宜君县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14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宜君的民间艺术已经或必将成为铜川民间文化一张永不褪色的靓丽名片。 

  印台 展乡村文化之美
  在铜川,提起“陈炉四堡”“石罅玉柱”“泥池水镜”,人们自然会想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陶瓷发展历史的陈炉古镇,这里烧造陶瓷的炉火13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了“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罐罐墙古朴有致,已经成为古镇的一种标识,瓦罐碎片铺成的图案各异的小路,亦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电视剧《陈炉古镇》,再现了耀州青瓷的恢复历程和这个地方悠久的文化底蕴。近两年,借力示范区创建,为进一步加强特色文化名镇建设,印台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卓有成效。“百姓大舞台”“播种文化欢乐乡村”“乡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群众反响良好。文化大篷车、乡村小舞台、文艺擂台赛等文化惠民活动如同一台台播种机,常年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播撒文化种子,激发了群众对文化服务的关注和支持。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印台区乡村文化将大放异彩。 

  王益 亮社区文化之彩
  王益区作为铜川城镇人口数量最多、集聚度最高的老城区,其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较好,群众参与度高,发展较为迅速,是铜川社区文化发展的“领头雁”。
  近年来,王益区先行探索实践,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内容,将社区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文体活动场地,配备专门的文化服务管理人员。在红旗社区,通过实施“乐民工程”,先后组建中老年艺术团等群众活动团体10余个,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娱活动。每天,活动室都座无虚席,各类文体活动有声有色。图书室的免费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爱读书、爱看报的群众。“自从退休,我一直在这看报纸杂志,都是当天的新报纸,我也是在这儿学会了操作电脑。”社区的一位退休老干部对社区周到、贴心的服务连连夸赞。此外,王益区在全市首先开启了“互联网+社区文化服务”的服务模式,积极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拓宽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健全的设施、良好的服务、舒适的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让每一个社区群众都能享受到贴心、暖心的公共文化服务。 

    新区 舞广场文化之韵
  广场舞、太极拳、八段锦、交谊舞、柔力球、佳木斯操……这些内容丰富、老少咸宜的广场文化活动在阳光川广场、运动公园随处可见,百姓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已成为群众业余生活一道亮丽风景。
  近几年,在政府引导与群众自发组织相结合、文化业务单位与文化志愿者的合作努力下,各级文化干部、文化志愿者、社区文艺骨干带动市民走进广场,以广场为阵地,形成了和谐繁荣的广场文化新气象,“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四大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随着政府的重视和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度的不断增高,广场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文学、戏曲、舞蹈、书画等艺术门类佳作不断涌现,书画摄影展、诗歌朗诵会、秦腔大赛及其它形式的文化活动也相继加入广场活动节目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决定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更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更加科学规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文化之花的绚丽绽放必将引领铜川经济社会不断走向新的辉煌。文化艺术报记者 刘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