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除夕夜,临近12点时,倚在窗边的我望着夜空上绽放的烟火,不知怎的,内心里新年而来的喜悦竟如潮水般退去,只在心间萦绕着一缕淡淡的惆怅。尽管我自己也曾探寻过这种莫名惆怅的来历,但终无果。直到今日,信手翻阅查尔斯·兰姆《伊利亚随笔》,读到这篇《除夕随想》,才发现兰姆所讲,便是我所体会到的。
小时候,是最盼望长大的。因为长大总代表着更多的自由、更大的权利和能力,所以,每逢生日和新年,我总雀跃无比。
渐渐的,我步入了少年。看的更多,想的更多,体会也更多,开始觉得长大这件事不如小时候看起来那般美好了。在新年生日时,开始回忆起过去的一岁中所经历的各种事,荣光与欢笑,辛酸与泪水,并且学会告诉自己,做对的事保留经验,做错的事记住教训,没来得及做到的事要在新一年里做到……但是那种对旧年逝去的惆怅和一种奇妙的感伤,是真切的包围着我,无法挣脱的。
再大一点,我有了一个新兴趣:在除夕夜里观察周围的人,来印证我那种无端的感伤是真实存在于很多人心中的。不放过人们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和神情,想要透过表面的现象,剖析他们灵魂的本质(姑且称作灵魂吧,我可能还未到那个段数)。我发现每个大人尽管都表现得喜气洋洋,但在那喜悦的面具下,是压在心底的沉甸甸的悲哀。说白了,他们就是借着喜悦的掩饰,拒绝面对过去,总想要掩埋过去的一切打击、不快和错误。而小孩子们(不是都像我一样爱神经质的乱想的),大都欢天喜地地蹦跳着,欢呼着,为着新衣服、好吃的和压岁钱天真的笑着。当然,不可以说这两者这样都不对,毕竟新年终究是传统的欢乐节日,惨淡的愁云绝不是新年应有的。
兰姆却是例外。他不会拒绝面对过去,反倒是欣然沉浸于其中,他不会想要曾经经历过的坏事仿佛从未发生,也不会后悔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却终究失败的事:“我甘心情愿为阿明思·温(兰姆在文中为恋人所起的假名,这个女子弃他嫁给了一个当铺老板)——那迷人的金发和她那迷人的碧眼所俘虏,在相思憔悴中度过七年的黄金岁月,也决不愿让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冒险事件根本不曾发生。”他也愿意重新经历挫折,但不会再被伤害:“过去的不顺心之事,我不断地纷纷然重新经历一番。往日的挫折,我不再受它们伤害,像是穿上了盔甲——也许,他喜欢活在过去。”
抛开这极端的一点不谈,兰姆的确是很有勇气的。他敢于重新回顾过去所经受的挫折与刻骨铭心,在一次次重新被撕裂的痛苦中挣扎,最后涅槃重生。
小敏简评 未来的路上,你也会如那书中的兰姆一般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