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0日
滕氏布糊画帮残疾人谋生路
滕氏布糊画帮残疾人谋生路
  你知道布糊画吗?它就是用布糊的画,但这布绝非是普通衣料的布,画也不是我们常见的布贴画。布糊画用料非常讲究,以各色真丝面料为主,佐之以纸板、珠花、海绵、绢花、首饰和金丝银线等辅料。滕氏布糊画传承人滕桂岩在制作布糊画的十余年间里,创作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还帮助一批残障人士找到了谋生之路。 

  布糊画以清代“补花”为母体
  2月6日,记者在西安浐河滕桂岩的布糊画工作室见到了她。走进滕老师工作室,四面墙上靠着大大小小的成品布糊画,客厅桌上放着还没装订的作品,工作台上摆满了丝线、颜料、图纸等东西。
  滕老师说今年是鸡年,所以年前特意制作了“鸡祥”中国结,寓意吉祥之意。她告诉记者,滕氏布糊画是以清代“补花”为母体,集绘画、浮雕、堆绣、刺绣、裱糊、唐卡、剪纸、建筑、景泰蓝等工艺之大成,可谓是独有韵味。
  布糊画创始人滕腾,1932年生于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1993年被联合国教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被国家九部委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为他的侄女,从小耳濡目染的她,慢慢地喜欢上了布糊画。第一次制作的布糊画是牡丹花,因为年轻,手腕没劲,所以做的东西都很松散,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练习,才掌握了技法。“只要小作品做好了,后面不管是多大的画都可以做好,只是费时而已。”此外,在创作前必须对作品有构想,还需要粘纸板、填充、脱模、包边、上色、掐丝、组装、调整细节、组装边框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布糊画。2005年至今,她制作布糊画有十余年时间了,“这些年来,完成的作品不计其数,每件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制作。我创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也会借鉴国画、油画……”在做布糊画的过程中,绘色是最难的。以花为例,每朵花的形状、大小、品种都不一样,绘色时,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体的美观。布糊画的特点体现在立体感强,浮雕效果好,色泽鲜亮等方面。
  她说,目前对布糊画的创新主要向卡通系列发展,后面还会做一些关于陕西文化题材的作品。 

    残疾人学习技艺改善生活
  滕氏布糊画素有“中华百艳,华夏一绝”的美誉,现今主要流传于河北、北京、西安三地。2014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滕桂岩记得,2011年8月,西安碑林区残联找到开设布糊画专营店的她,希望向区内残疾人传授这门技艺,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进而改善生活。滕桂岩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经过半年三期的免费培训,近120名残疾人经过严格的技能审查,筛选30名成为她公司的员工。
  目前她教授的残疾学生有十几个,学了好几年了。“虽然是聋哑学生,但都很聪明。”学员一般都是领完材料回家工作,除非一些大型作品才会将他们召集起来。像28厘米左右的小牡丹,一天可以做两幅,一个月可以挣1800元左右,做得多挣得多。
  56岁的陈吟娜家住西安南郊含光路附近,她是通过残联找到滕老师并学习制作布糊画,每天骑半个小时的电瓶车去上班,已经做了七年。“这些年跟着滕老师,不仅有收入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且心情越来越好。”她说,布糊画是纯手工制作,很适合残疾人做,刚开始可能觉得很难,但是经过培训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技术会越来越熟练。55岁的刘喜琴家住北郊,单位倒闭后,自己就在家闲着。经残联介绍跟着滕老师学习布糊画,一做就是七八年。她说刚开始没有信心,学半天也学不会,想放弃,经过老师再三劝说,也就坚持下来了。在她看来,布糊画最难的就是“包花”环节,刚开始,包的不是松了就是紧了,要不然就把胶粘在布上了,滕老师就手把手地教,还请老师给大家讲解,现在大家都掌握了。
  滕桂岩介绍,布糊画市场前景不错,挂在家里既好看又上档次。根据尺寸大小,价格几百、几千、上万元不等。今年开始,滕氏布糊画已正式被列入一些专科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未来,我计划出一本关于布糊画的书,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文化艺术报记者 吴嫚嫚 实习生 黄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