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0日
清涧道情唱清涧 陕北大年红陕北
清涧道情唱清涧 陕北大年红陕北

  随着春节“黄金周”的结束,全国各地的年味开始逐渐变淡,但在陕北之北的榆林,年俗活动依旧火热上演。并将持续到农历二月初二才结束。
  2017年春节,榆林市紧紧围绕“乡愁”“年味”,创新策划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榆林过大年”年俗旅游文化系列主题活动,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展开,各有特色的各项活动,营造出浓浓的年味,让群众和游客度过一个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春节。
  从年前腊月二十三,“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双水村”取景地绥德郭家沟启动后,一直到正月十三(2月9日),在南区绥德开展了百人同剪窗花大赛,百人唢呐演奏,绥德民间文艺演出,陕北婆姨擀杂面大赛,送灶王爷仪式等。在南区另一主会场清涧县城,千人齐唱道情、百人烙饼煎饼厨艺比拼、秧歌汇演、转九曲等一系列活动轮番上演。在路遥纪念馆,苏文、王春艳、崔苗等"大腕”名星带来的陕北民歌演唱会,让人们驻足观看;笔架山生态园尚德文化广场里锣鼓阵阵,二人场子踢的酣畅豪迈;太极湾景区的道情展演唱出了人们的幸福和喜悦;北国风光景区的伞头秧歌闹出了清涧人的红火年。米脂在该县李自成行宫启动以“米脂育大美·窑洞观千年”为主题的“中国·米脂窑洞古城国际摄影周暨走进米脂旅游摄影采风活动”,秧歌展演,铁水打花等活动,也让这个千年“美人县”大放光彩。子洲中心广场的新春灯展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在东区佳县赤牛坬村,实景表演《高高山上一头牛》,以千人枣糕宴和千人黄酒会的活动反映出了东部黄河沿岸的独特乡俗。
  在北区神木,除夕和元宵之夜点燃“火判官”是当地民间年俗之一。“火判官”在堆砌时会在耳口鼻眼、肚脐和两乳留出七个孔,当“火判官”点燃时则会七窍冒烟喷火,百姓可祭拜祈祷,保佑平安健康。今年春节期间,在神木高家堡镇,共放置34个“火判官”。同时神木还有秧歌表演、灯游会、摄影展等年俗活动。
  在西区定边会场,苟池盐湖畔无垠的盐池边,上演了热闹的定边赛驴活动。秧歌声中50多头憨态可掬的毛驴身披红毯,头戴红花,在主人的牵引下轮番出场,场上“惊驴打斗”、“陷泥救驴”、“双人骑驴”、“太平跳跃”等动作表演以夸张的形象动态,风趣的舞姿技巧,滑稽的嬉逗,幽默的演唱道白,让盐湖内外一片沸腾。同时还有定边当地民间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民间艺术霸王鞭舞演出,大型盐雕展、摄影展等特色活动。
  在中区榆阳区,从正月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榆林技忆——2017新春优秀民间非遗技艺展》都会在榆林市展览馆展览。活动通过实物作品结合传承人现场展示和观众参与互动等方式,展览剪纸、石雕、泥塑、木雕、银饰、柳编等榆林非遗文化。并选择陕北说书、榆林小曲、陕北民歌、二人场子等进行现场技艺展演。千人横山老腰鼓在榆林镇北台前鼓动驼城,年轻的舞者将陕北腰鼓的鼻祖,以酣畅淋漓的舞态,打响在长城大漠之间。
  而正月十五(2月11日),各区县均有秧歌汇演、元宵花灯会、转九曲、转火塔等一系列活动上演。转九曲在陕北又称转灯,是当地正月里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人们用高粱秆栽成一个四方形的图阵,上面再放上用泥做的油灯(如今有用电灯代替),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人称“九曲黄河阵”。夜幕降临,360盏油灯同时点亮,锣鼓唢呐齐奏,秧歌队打头进入。人们对其赋予消灾驱病的美好祈愿。
  正月二十三、二十六,二月二日,在绥德还将举办传统社火,届时会有戏曲演出、放烟花和转火塔活动。正月二十三白天,在绥德将举行迎灶马仪式,到时会邀请周边县区进行精华文艺作品展演,夜晚举行“跳火堆”等传统民俗活动。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北文化核心区,据统计,仅春节假日期间,榆林市就接待游客1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春节长假结束后,丰富的年俗活动持续吸引游客,参加过大年活动的游客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角度打造不一样的新年体验,让散落民间的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更加集中上演,陕北民俗的别样风情得到更广角的展现。也提醒我们必须记住自己的乡音,记住自己的乡愁,并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