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西工大附中因为在重雾霾天违反当地停课规定上课,被学生致电教育局举报。然而学生的电话号码却“离奇”地落到了学校的手上,结果举报学生反遭“报复”。据悉,学校违规开课或是为确保高三学生高考成绩,因此是否该一刀切地停课尚有争议,但致电教育局举报学校的学生被告发并遭报复的事情,却引起集体不满,并已在网络上发酵。
既然,教育局已经发布了停课规定,无论学校有多么充分的补课理由,都应该立即停课。这是对规则的尊重和执行。即便,学校可以对规则本身提出质疑,比如高三学生是否也应该停课,这种关键时期的停课是否会耽误学生的高考,学校也应该按照相应的程序表达意见,而不是在规则制定之后,阳奉阴违。所以,有学生致电教育局举报学校违规补课,并没有什么不妥。无论举报学生的具体动机是什么,这都是他们的正当权利。否则,规则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只是做做样子?
很遗憾,对于学生的举报,学校和教育局似乎并不欢迎,他们没有把这种举报看成是学生权利意识苏醒的表现,也没有把这种举报看成是对自身工作的必要督促。反而,把举报的学生看成是不懂事的找茬者——补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三学生的成绩,是为了让大家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举报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于是,学校一面向外界声明不存在补课,所谓的补课只是学生到校请教问题,另一面忙不迭地来个秋后算账,誓要把举报的学生揪出来“问责”一番。可想而知,这种言行不一、大动干戈的做法,将给举报学校的学生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这种压力也将传导至其他围观学生的身上,给他们做一次最坏的规则教育。本来,规则教育很简单: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告诉学生规则是什么、有哪些,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地遵守规则,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如此,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就能够顺利地对接和适应。可遗憾的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教育者却常常扮演着对规则虚与委蛇的角色——貌似遵守了规则,其实对规则缺乏基本遵守,他们信奉的是潜规则。
这样的情形,当然不仅仅存在于违规补课上。太多与学校有关的新闻和灰暗的潜规则有关,太多手中有芝麻大点权力的老师妄想着在学生身上兑现权力。当学生身处于其中,在听着老师正面教诲的同时,又感受到规则的无力与潜规则的泛滥时,他们会受到怎样的冲击,他们会养成怎样的价值观?在此种规则教育下,学生要么对教育失望,认为教育是骗人的,要么接受并认同潜规则,认为规则是骗人的。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此类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偏离太多。因为,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清晰的规则意识。
当举报学校的学生遭受到压力时,当周围的学生感受到压力时,他们可能成为一些人眼中的乖孩子——老老实实地参加补课,对于学校违反规定的行为敢怒不敢言。这就是他们接受的规则教育,这就是学校愿意看到的其乐融融的局面。只是,这些学生的权利谁来维护,这些学生的人格该如何保全?如此教育的后果,恐怕只能像漫画描绘的那样,一把剪刀剪过高矮不同的学生,减去他们的独立思考,减去他们的个人禀性,让他们成为老实听话,甚至是没有清晰规则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流水线上的产品。这样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