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陕西参演剧目《丝路彩虹》 王斌/摄 陕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土,红色革命文化的沃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热土,具有“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有理由、有条件、有基础孕育出众多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说:“登上古老的城墙眺望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三秦大地,站在秦岭之巅俯瞰全省上下‘追赶超越’的伟大征程,我们热切盼望更多、更优秀,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面貌相匹配、与时代节拍和人民需要相契合的优秀作品。”
春晚分会场
2月7日猴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在西安城墙南门向全球播出,主舞台瓮城以灯组的形式展示着传统文化民俗及丝绸之路各国美景,完美呈现盛唐神韵及丝路情怀。喜庆的彩灯配合城墙的多彩射灯,把瓮城装扮成华丽的舞台,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
除了与其余分会场同时呈现的节目外,西安分会场特别为观众献上了两个独特的节目——鼓乐表演《盛世鼓舞》和歌曲《彩云之南》。著名舞蹈家黄豆豆领衔的鼓乐表演《盛世鼓舞》中,陕西榆林老腰鼓、韩城行鼓、户县龙狮鼓舞、留南村锣鼓等齐齐亮相,表现出了陕西人的精、气、神。西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在节目选材方面,地域文化元素被重点考虑。
陈忠实病逝
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4月29日逝世,享年74岁。
1997年12月,《白鹿原》(修订本)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截至目前,《白鹿原》的总发行量已超过500万册,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同时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上世纪80年代,意识流、魔幻、潜意识等各种洋派思潮涌了进来,但身处内陆的陕西受影响较少。”邢小利说,从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邹志安等几位代表作家的创作看,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他们创作的题材基本都是农村,方法基本都是现实主义。
秋晚主会场
9月15日央视中秋晚会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上演,本届秋晚既有民族传统韵味、文化特征、人文精神,同时又具有时代精神、现代特质、舆论导向正确、主题思想鲜明。晚会以歌会形式为主体,力邀目前活跃在华语乐坛上的全明星阵容倾情加入,通过老中青不同年龄段以及流行、民族、摇滚、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联袂奉献,全力打造出了一台全民团圆的盛大狂欢。
晚会陕西元素丰富,节目以歌曲为主。整台秋晚以“回”为主题,包含回家、回归、回望、回味四重主题。舞美设计上,晚会对演播现场实景建筑做了最大化的利用,首次以水上舞台形式演出,将舞台搭建在人工景观湖上,以中国目前最大的仿唐建筑群紫云楼为观众席背景,舞台主体通过一幅展开的中国传统画轴形象,将西安城墙和大明宫角楼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彰显“中秋长安月,清水出芙蓉”的意境和特色。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9月19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举行,本届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共设置开幕式、影片评选、电影展映、电影论坛、电影市场、文化展演、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等单元活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我国首个以“丝绸之路”命名的电影节,是继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后,中国创办的又一个国际性、综合性、持续性的大型国际电影交流平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9月21日晚,为期15天的第三届丝路国际艺术节在古都西安落下帷幕。节日期间,共有80个“一带一路”沿线和关联国家及地区、国内23个省(区、市)参加相关活动。包括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文化论坛、惠民巡演等多个板块,同时举办了文化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国际现代艺术周、国际儿童戏剧周、动漫创意文化周、长安诗歌周等多项专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广大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经成为弘扬丝路精神、增进文化交往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合作、文化相融和民心相通。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点文化项目,规模效应正在不断扩大,品牌价值也日益提升,将为陕西文化发展开创新的机遇,为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陕西做出新的贡献。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
10月15日至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本届中国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精品、惠民、节俭、可持续”为原则。
“十一艺节”是收获精品的节日。57台第十五届文华奖评奖剧目角逐文华大奖,84个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作品争夺奖项,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等节目绽放舞台,30台陕西优秀剧目尽展三秦本色……
“十一艺节”是展示自信的节日。文华奖我省5部剧目入围终评,群星奖7件作品入围决赛,位列全国第一,远超其他兄弟省份。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作品展终评,我省55件美术作品、28件书法篆刻作品入选,同样位列全国第一。此外,各项展演活动将覆盖我省12个地市、51所场馆。
华阴老腔
12月2日,一部展现老腔传承的电影登上全国银幕。电影《老腔》是国内第一部以老腔艺术为题材的电影,全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影片未上映之前,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入围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世界焦点”单元,并被授予世界民族文化贡献影片;入围2014年第六届欧洲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原创故事片大奖;代表中国参加了第2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周展映;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2014年精品项目……
2005年至2014年间,华阴老腔艺术团先后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地区演出,2006年华阴老腔被列为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它曾先后出现在由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陈道明主演的《桃花满天红》中。
省级重大文化项目
2016年以来,陕西省积极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历史厚重、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景区,做强了一批市场前景好、与现代科技充分融合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
目前纳入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共32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1个,公益类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1067亿元。2016年计划完成投资85亿元,截止10月底已开工项目25个,完成投资91.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其中陕旅集团、陕文投集团与延安市、汉中市、西安市等地方政府合作项目建设进度提速明显,延安大剧院、韩城司马迁文化景区、两汉三国文化景区、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6年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完善。《非遗法》颁布出台后,各市、县(区、市)举办了《非遗法》培训班达150余期。我省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场所,已建立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西安、宝鸡、渭南等市以及不少县区也都先后设立了非遗博物馆或陈列馆,现有各类展示、传习、陈列场所约138个。
此外,陕西省各市都设立了一定数额的非遗保护专项经费,其中,西安市230万元、宝鸡市40万元、咸阳市30万元、渭南市50万元、铜川市5万元、延安市200万元、榆林市50万元、商洛市2万元、韩城市10万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方面,全省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区、市)四级代表作名录,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74项,省级项目名录评审颁布了五批共520项,另外还有市级项目名录1415项,县级项目名录4150项。
文化惠民工程
2016年,陕西省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同时将为13626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143万册;对1400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包括新建700个“农家书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70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目前,工程建设也已进行政府采购招标程序。
在提升广播电视户户通方面,将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覆盖接收。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三种技术覆盖方式,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形成新型广播电视覆盖服务体系。
2017年春晚苗阜王声
如今,青曲社班主苗阜已经名满天下,青曲社一直推广陕西文化。2017央视鸡年春晚语言类节目终审,来自西安的苗阜王声成相声独苗。
早从10月份开始,苗阜就开始为2017年央视春晚准备剧本了。而央视春晚导演组也非常看好苗阜、王声,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前期苗阜提交了三个剧本,题材非常丰富。
文代会后苗阜又重新递交了一个全新的剧本给春晚导演组,“前一阵我们作为新文艺代表在北京参加了文代会,我的收获非常大,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参加完文代会后我就去户县采风,重新为央视春晚创作了一个剧本,现在就在和导演组磨这个新本子。”苗阜表示对于央视春晚,他始终坚持尽力就好。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上14个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是丝绸之路的出发点,炎黄根基、周公礼乐与秦汉帝国、盛唐气象在此交相辉映、金声玉振,延安辉煌与现代文明在此光芒四射、照耀中华,丝绸之路、东西文明在此交流碰撞,发扬光大、成果累累,在陕西几乎随处都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光影。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