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程旭副馆长陪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检查展览 2016年是中秘建交45周年,也是中拉文化交流年。10月7日,为期两个月的“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秘鲁行”大型文物展在秘鲁开展。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利马同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和夫人兰格参观了该展览。作为中拉文化年的重要项目之一,陕西文物在此次展览中挑起“大梁”。“展览通过121件组文物展示了史前文明、汉唐盛世和明清宫廷文化。”11月23日,刚从秘鲁归来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刘芃介绍说。
展出文物一半来自陕历博
据悉,本次“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秘鲁行”是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及秘鲁文化部主办,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协办。在展出的121件组文物中,有69件组文物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占全部展品的57%,展览中共有18件组一级文物,其中16件组来自陕历博,比重达80%。
“展览的前两部分主要通过商周时代青铜鼎、秦兵马俑、唐三彩等珍贵文物来展示史前文明到大唐盛世的发展;第三部分则通过瓷器、玉器等精美文物展示了明清宫廷生活文化的变迁。”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是本次展览陕历博代表团的带队领导,参与了协助布展的全过程。他说,从威武雄壮的兵马俑,纹饰精美的玉器、陶器,到造型凝重的青铜器和精美绝伦的金银器,陕历博参展的69件组文物生动地展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薪火相传。
很多明星展品你也不曾见过
此次远赴秘鲁的陕西文物中,很多是陕历博的库存文物,还有一些是常年在国外展出的“明星展品”,其中,师载鼎就是较为特别的一个。它是周恭王时期的青铜器,腹内壁有196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恭王八年,周王称赞师载能够以自己的美德和善良纯正之心臣事周王。铭文中7处提到了“德”字,足以见周人对“德”的推崇。“选它参展,也是因为‘德’、‘仁’都是习总书记提倡的文化精神核心。”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介绍说。
“在‘汉唐一统’这一单元可以看到,代表着陕西文化、中国文化的兵马俑千里迢迢‘走’到秘鲁人们的身边。在展厅摆放的四个兵马俑中,有一个将军俑,两个武士俑,还有一个跪射俑。其中,跪射俑也是‘明星文物’,常年在国外展出。此次还展出了陕西的鎏金铁芯铜龙、《客使图》唐墓壁画、牵骆驼的三彩俑、鸳鸯莲瓣纹金碗、赤金走龙等,它们不仅代表着深厚的华夏文化,还能体现汉唐时期文明的交流互鉴、社会的包容,这与习近平主席提倡的‘文化交流、互鉴’相同。”陕历博文物交流中心主任刘芃说。
“千年中国看陕西”,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陕西文物对外交流工作取得了卓著成绩。在对外交流的50年中,陕西文物已先后到过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游世界150多个城市。“南美虽然与我们的地理距离很远,但展览可以让秘鲁人民近距离接触中国文物,感受中国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文化和华夏文明。”程旭说。据悉,该展览将在秘鲁持续展出至12月8日。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