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财政部官网显示,新设立“文化司”,原来的“教科文司”更名为“科教司”。也就是说,将原来财政部教科文司的“文化处”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职能进行合并,形成“大文化司”。
文化司将文化行政、产业、事业纳入一体
“大文化司”主要职能是研究提出支持文化改革与发展相关财政政策;承担宣传、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部门预算和相关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工作,拟订相关行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负责旅游发展基金预算管理;承担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资产、财务、国有资本经营预决算等工作;承担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文化司将文化行政、产业、事业纳入一体,统一管理宣传、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部门的预算和相关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深入研究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使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更科学、更精准,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调动起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今年已安排近300亿元支持文化事业
据悉,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央财政就出台了关于“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相关资金208.62亿元。资金重点使用情况如下:一是安排资金51.57亿元,用于深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二是安排资金130.06亿元,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三是安排资金3.14亿元,用于加快推进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安排资金23.85亿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方面,财政部下达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4.2亿元,支持项目944个。与往年相比,今年专项资金做出重大改革,实行“市场化配置+重大项目”双驱动,做到“三个首次”。一是立足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首次大幅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二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首次取消一般扶持项目,其他28.6亿元全部投入重大项目,聚焦媒体融合、文化创意、影视产业、实体书店等八个方面;三是与宣传文化部门统筹谋划、共同实施,首次建立牵头部门负责制。
此外,2016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11.53亿元,支持54户中央文化企业联合重组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