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8日
非遗薪传 陕北秧歌改成课间操
非遗薪传 陕北秧歌改成课间操
  11月14日上午,大课间铃声响起后,绥德县绥德中学2000余名学生齐聚操场,在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旋律中扭起了十字步。乍一看学生们扭的是陕北大秧歌,但每个动作又都无缝隙地呼应音乐节拍,让一场别开生面的广播体操尽现眼前。
  “秧歌与课间操的结合,好看又好玩,与传统的广播体操相比,孩子们更喜欢这种新式又有陕北地域特色的课间操。”该校体育老师杜亚龙说。
  近年来,绥德中学开展了各类“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拿当地文化入手,融入到教学生活中。如剪纸时装秀、绥德非遗进校园、百人现场书法大赛等,打破“文化进校园”口号式的宣喊,实实在在地将传统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和继承。本月11日,学校专门对秧歌操在高一年级进行了比赛和评奖。
  “秧歌版广播体操”既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落实,又是该校“阳光大课间”的改良成果。该校艺体中心副主任张龙龙老师介绍,学校自实施阳光大课间以来,在原有广播体操《舞动青春》的基础上,又给高二年级增加了舞蹈《小苹果》,高一年级增加简单的拓展训练。在王鹏喜校长的提议下,为了使大课间活动更加统一,艺体中心讨论后在军体拳、武术操和秧歌操中选出这套陕北韵味十足的秧歌操。他说:“刚开始,我们从各班抽选出协调能力好的和有秧歌功底的学生先练,随后向整个年级普及。学生学起来比全国通用的广播体操快的多,学会了又会主动给同学教,使老师的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该校体育老师刘宋平说:“拿到任务后,先在网上找视频资料学动作。把秧歌动作套入《东方红》、《三十里铺》等多首经典陕北民歌里,一节操套一首歌。每个动作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挥,尽量跳出热情奔放的感觉,跳得自然开心就好,不要求每个动作都像其他广播体操一样来规范。教学过程又快又轻松。”
  高一16班的体育特长生石楠说:“由于协调性比较好被选中领操,摆臂、抬腿、跳等我很快就学会了。体转运动时要摆头,有的同学学不来,大家一起摇头晃脑,特别好玩。”
  “因为学习任务,我们年级不做课间操。但在课间能听到多首陕北民歌,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放松。”该校高三15班学生靳轮说。
  陕北秧歌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绥德又是陕北秧歌最精华的区域所在。每年的正月都会有十几支秧歌队在街上争奇斗艳,各显其能。绥德一中和绥德中学每年会交替演出,以青年学生的朝气尽显绥德后生的粗犷帅气和女子的俊美。绥德中学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让所有学生置身地域文化包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有效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家长和学校不会担心活动浪费孩子的时间。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更能加深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文化艺术报记者 王斌 

  记者手记: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繁重,若随意把各类传统文化强加于学生身上,无疑是为孩子们的成长忙里添乱。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仅靠学校给学生开设几门传统文化课,并不能让传统文化开枝散叶。以何种方式和形式进入校园,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参与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才是当下考虑之需。只有大范围的学生都接触,他们才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主人,传统文化的教育才会有更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