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榆林市榆阳区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能源市场整体疲软、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等严峻形势以及国家对违规建设项目和超能力生产矿井惩处措施严厉、监管力度加大的高压态势,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提质增效、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的发展主线和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齐心协力抓落实,全力以赴推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区经济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2%,占年计划任务560亿元的3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同比下降33%,占年度计划任务280亿元的3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亿元,同比增长1%,占年度计划任务124亿元的45.7%;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亿元,同比下降10.1%,占年度计划任务24.5亿元的40.4%;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0元和6310元,分别增长6%和7%。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北六县第一,高出全市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占到全市的1/3,位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第一。在宏观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我区经济承压前行,趋稳向好,始终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农业增加值6.11亿元,同比增长1.7%,占年计划任务26亿元的23.5%。一是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实施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海流滩村、四道河则村2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区和南部山区4万亩名优特小杂粮标准化基地。二是养殖规模进一步优化。狠抓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安排区级资金500万元,重点对28个规模养羊场、17个规模养猪场和13个特色养殖场进行了扶持,实现羊子饲养量167万只,占全年226万只计划任务的73.9%;生猪饲养量78万头,占全年108万头计划任务的72.2%;人工种草19.5万亩,占全年20万亩计划任务的97.5%。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2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新建淤地坝2座;完成各级农机补贴1380万元,补贴农机具148台;启动科技计划项目18个,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666万元。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上半年完成樟子松基地造林2.4万亩,资源开采企业造林1万亩,植树造林7.7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五是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8亿元,已开展产业扶贫994户,纳入易地搬迁96户,开展医疗结对帮扶1717人,教育资助194人,安置就业106人。六是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测绘85.6万亩,完成验收8000户,颁证1000余户。新流转土地面积1.4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到77万亩。
(二)工业经济增速趋缓。面对能源市场需求不足等严峻形势,区政府在6月28日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制定出台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有效推动了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区106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下降6.6%,占年度计划任务540亿元的3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86.5亿元,同比增长5.3%,占年计划任务273亿元的31.7%。十种主要工业品产量3增7降。
(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7.7%,占年计划任务219亿元的49.3%。全区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07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50.7%。一是文化旅游产业高点起步,快速发展。上半年区内24家旅行社累计接待外地游客2.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100万元,古塔美丽田园等游客数量不断增多,游客累计超过20万人次。二是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截止6月底,电子商务注册企业达到47户,网上营业额突破6000万元。京东榆林馆、陕北优选等电商平台入驻企业不断增多,本地团购网站“抠抠团”注册商家突破3000户。三是物流快递产业不断壮大,快递注册企业达到24个,服务网点增加到96个,快递周转量达到731万件。四是对外贸易不断拓展。上半年,全区新增外贸企业3户,累计达到23户,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200万元。
(四)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麻黄梁工业集中区企业间道路正在进行油面处理,预计7月底建成通车。高科防腐保温材料等3个续建项目推进顺利。金鸡滩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初稿形成,榆树湾煤矿职工公寓楼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9000多平米,预计年底封顶。榆林汽车产业园锦业一路正在进行路下管网和路基工程建设。上半年累计销售各类汽车2600多辆,完成汽车销售额33800万元,上缴各类税费2100多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50万元。纬四路工程纳入省级“保障房配套工程”项目,争取到位专项资金7000万元,目前正完善前期各项工作,预计年内可启动建设。
(五)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全区78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61个,开(复)工率78%,完成投资53.5亿元,同比增长19%,占年计划任务的48%。45个续建项目有37个复工建设,复工率达82%,完成投资36.6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65亿元的56%;33个新建项目有24个开工建设,开工率达73%,完成投资16.9亿元,占年计划任务47亿元的36%。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上半年,共引进项目12项,引资额196.6亿元,占年任务160亿元的123%。实际到位资金19.4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15.4亿元,省内4亿元。
(六)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方面完成投资7000万元,校建工程续建项目和新建项目推进顺利;卫生方面,妇保院建成并顺利搬迁,于5月27日举行了开诊仪式。文化方面完成投资1137万元,青云山旅游景区建设工程、邓宝珊司令部旧址修缮及文工团维修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季鸾公园年内可建成;道路建设方面榆西路完成投资2084万元;麻黄梁至千树塔段完成投资2375万元,项目进程均已完成80%以上。G210郭家伙场至陕蒙界改建工程(榆阳段)已完成投资15916万元,完成涵洞工程的60%、路基土方70%的工程量,以上项目均计划年内建成通车;住房保障方面已将1013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在金鸡滩镇棚户区改造等6个项目上。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城镇新增就业1910人,完成年任务的5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8.17万人,完成年任务的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上半年我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受部分因素影响,我区部分工业企业出现限产或停产。十种监测的主要工业产品中,价格同比八降两升。全区10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32户,亏损面达到30%。106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17.9亿元,同比下降3.2%,增速与上年持平。有30户规上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28%;27户已入统煤矿,有6户处于停产状态,16户煤矿产值出现负增长,停产和负增长煤矿占比达到81.5%。
(二)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受国家宏观调控和项目审批政策刚性要求的制约,部分煤矿项目核准手续办理进展缓慢,影响项目进度和固定资产投入,导致业主投资信心不足,施工环境不畅。
(三)消费市场持续疲软。1-6月份,全区143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有12户停业,88户营业收入负增长,停业和营业收入负增长的企业占到全部企业的70%。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困难,民间借贷基本停滞,企业需求急、融资难与银行信贷政策收紧、不敢贷不愿贷的矛盾较为突出。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全区将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干劲不松”的总体要求,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计划指标任务。
(一)抓现代农业,推动精准扶贫。要切实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和防灾减灾工作,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亿斤,羊子饲养量达228万只,猪饲养量达到108万头。扶持10个村实施小型基础设施项目,保证54个贫困村3768户704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抓工业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制定出台《榆阳区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对产能释放充分、拉动经济作用明显的企业进行贷款贴息和奖补扶持。督促停产煤矿尽快复产,确保全年实现8000万吨煤炭生产目标任务。实现万元GDP能耗的下降。
(三)抓三产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出台电商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及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对物流集散地管理,支持快递物流企业完善配套设施,并进一步繁荣城市商业。
(四)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力。全力推进7个未开(复)工的企业投资项目8月底前全部开(复)工建设;督促10个政府投资项目8月底前全部开(复)工建设。针对目前推进较为缓慢的11个项目,各项目主管部门全力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五)抓民生工程,增进人民福祉。围绕年初确定的28个校建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秋季开学前投用7所城乡幼儿园。全力推进星元医院扩建项目工程进度。严格贯彻入区企业优先使用榆阳籍人员相关规定,特别是贫困户子女优先,加大大学生创业扶助力度。
(六)抓招商引资,强化发展潜力。紧盯重点领域,制定出台精准招商具体工作方案。优化招商环境,强化对接沟通,促进各类招商项目尽快完善手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拟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带队的精准招商小组,采取多种方式,瞄准大企业,主动出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七)抓重点领域改革,实现(促进)协调发展。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降低农民融资难度。坚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八)抓统计工作,保证应统尽统。原煤入统价格统一按铁路集装站的装车价格上报。区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本行业范围内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已达到入统标准的企业要协助其完善入统所需的相关资料。依法严肃查处迟报、拒报和不如实上报统计资料的各种违法行为,做到应统尽统。主动与省、市统计部门协调对接,及时调整有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