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07日
陕西启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
陕西启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
  我省计划对78个乡镇文化站、158个数字文化驿站服务终端进行升级,共有5个县级图书馆列入建设名单。此外,我省还将为贫困地区配送数字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流动妇女、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开展基层培训等。 

  升级78个乡镇文化站、158个数字文化驿站服务终端
  近日陕西省文化厅向各设区市以及文化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2016年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分为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 
  其中在“加强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方面提出,《“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级连片特困县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对原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升级,并以贫困地区人口数量、服务半径作为布局依据,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区域设置数字文化服务点(数字文化驿站),乡镇服务点按照每个5万元标准、数字文化驿站按照每个2.5万元标准下达专项经费。2016年,我省计划对78个乡镇文化站、158个数字文化驿站服务终端进行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支撑平台建设,具体包括支持省级平台开展支撑平台数字资源统一云目录建设,采集本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应用服务数据、管理数据,面向文化馆(站)等的应用服务对接等工作。
  在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建设方面,我省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在基层实现共建共享,逐步完成县级图书馆接入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以及移动服务网络设施建设工作,打通推广工程资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我省共有5个县级图书馆列入建设名单。 

    建设特色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体现文化精神
  我省建设特色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立足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具有地域文明特点,体现当地文化精神,群众认同度高,具有较强代表性和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的资源内容,逐步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历史文化、当代艺术与群众文化为主体的资源建设体系。
  目前我省按照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工作要求,继续以打通面向基层的数字资源传输通道、提高文化共享工程入户率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制作适合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双向数字电视以及其他新媒体模式开展“进村入户”服务的专题资源。重点范围包括:征集、加工制作适合通过网络电视播放的贴近本地基层群众需求的节目资源;采集、制作本地基层群众文化节目资源;开展网络电视基层资源应用服务及日常节目更新运维。
  针对数字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主要开展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图书馆公开课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专题资源建设、数字资源整合与揭示和互联网信息资源保存与服务等。 

  开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
  我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试点,经前期申报、评审,文化部确定我省铜川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试点单位。试点内容包括:一是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对接,实现国家平台资源和应用在本地的落地服务;二是整合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等各类数字资源,通过基层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发布和导航;三是结合本地公共文化服务实际,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数字文化服务;四是进行建设、管理、服务数据采集,通过与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对接,实现数据上报;五是开展数字文化精准扶贫活动,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由各省结合本区域内乡土文化特色和贫困群众实际需求,为贫困地区配送数字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流动妇女、孤寡老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开展基层培训等。
  我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基层惠民服务及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实施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专兼职骨干培训等。在数字图书馆服务推广方面,由省图书馆组织区域内市级图书馆,依托推广工程共享的数字资源和各馆特色数字资源,开展面向群众的数字阅读服务推广活动,开展全省数字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 文化艺术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