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9日
忆贾温性先生
忆贾温性先生




  二零一六年八月四日,温性先生猝然辞世,噩耗传来,校园内外,凡闻之者,无不震惊。一则先生年仅六十三岁,尚在盛年;二则先生书法卓然超群,久负盛名;三则先生待人温良恭俭让,素有盛誉。治丧期间,登门吊唁致哀者接踵相继,花圈无数;前往殡仪馆送别者车辆塞途,挽联盈庭。
  先生号岱岳,骊山愚公,陕西临潼人士,自幼习书,毕业于陕西师大数学系,先后任人事处长、成人教育学院院长、远程教育学院书记等职。于公克尽职守,居平谦和宽厚。凡与共事交集者,无不称道,盛赞其有仁人君子之风。常于三余之日、奉公之暇讲论书法,主攻行草,旁涉篆隶。习曹伯庸先生之书体,形神兼备,传袭箕裘,法中求变,增润致丽。又博取古今百家之长,精研永字八法。侧勒努趯,提按中式;策掠啄磔,迟速合度。悬针垂露,自别毫厘;奔雷坠石,岂无分寸?一画之间,毕见起伏虚实之势;一点之中,曲尽峻落俯仰之妙。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运笔如秋水之出深谷,流转多变。布局若众星之列河汉,错落有致。神采古雅,风骨烂熳,纵横飘逸,圆润自然。惟其善书,且德孚众望,故被推任省教育书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省盛世西部书画院副院长、陕西师大书画研究会会长等职。于是乎日操劳各会书展捐赠之运作,夜振翰以酬八方雅嘱索字之慨诺,更兼为老年大学免费授课以传书道,束身笃行,殚精竭虑,节庆婚丧,难免谒请。终日往来奔波,以求万事完美,唯忘乎生命脆弱,存亡只在旦夕之间,一朝捐馆,废百事于半途,遗千恨于毫芒,岂不哀哉!
  先生之书作,学校每作为礼品酬赠嘉宾,校外省外常争相悬挂收藏,市价或在千元万元之上,虽然,逢人索字,无论亲朋好友,贩夫走卒,凡开口者,先生莫不慨然允诺,分文不取,亲疏无别,贵贱不论。语曰:“佳兴忽来,诗能下酒;豪情以往,剑可赠人。”先生虽不善酒,亦不能剑,豪情诗意不让前贤,佳作悬高阁,墨宝藏万家。美誉驰关中,尺牍流海外。
  余与先生业不同系,职非同院,然敬其为人,好其书法,曾多次索字,均获厚赠。一日得其草书《滕王阁序》印件,风格迥别于前,心甚异之,因试请为书余《咸阳湖记》一文,又获慨允。拙文七百余字,计非一时可就,不意数日告成,余欣喜之余,深感其持心之诚,命笔之速。全文区为六尺六幅,洋洋大观,满纸鸿飞 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与《滕 王阁序》异时而同工。先生错爱拙 文,兴之所至,连书三份,尺寸大 小有所不同,其一赠余,其一自 藏,其一拟用于异日书展。余则非 唯珍藏是书,并将印入《菊香斋诗 文集》,为拙作造势增色。先生曾与余讨论书法,月旦人物,因知其于曹体而外,兼爱枝山,欲稳中求变,自创新体。余又登门亲观先生为书,折纸用墨,皆有法度,藏头护尾,意在笔先。无论行草小篆,瞬间即成,不费一纸。不计生熟长短,一挥而就,未遗一字。从心所欲,翰逸神飞,任意挥洒,不失规矩。恢恢乎,如庖丁解牛;闲闲乎,若老吏断狱。
  先生就医期间,余携友前往看视,觉先生精神言谈与平日无异,唯举止稍有不便,以为不久即能康复,又可相聚以论书道。先生亦甚乐观,寻思出院继续其中断之业,甚而计划完成余《丹江赋》一文之书写,孰料事有大谬不然者,当日之会,竟成永别。古人云:“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奈何者。”岂虚语哉?
  书家或以实力名,或以官高名,或以名人名,或以恶怪名,或以炒作名,或不期名而名,或当时无名而后世名,或在位名而退居不名,或鼓噪一时而徒有虚名,或刻意求名而不得其名,或实无其名而自以为名,或人亡字息了无声名。温性先生属于以实力名者,功夫所在,作品置之海内任何书展,亦毫不逊色。倘若天假其年,十载廿载之后,必能大放异彩,创体领风于当今,收名定价于后世。惜乎!天不慭遗,高才不寿,使我师大书会痛失一友,三秦书坛遽亡一才,中华书界又少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