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9日
陕西五项目将参加第四届非遗博览会
陕西五项目将参加第四届非遗博览会



  9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了解到,9月21日至25日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陕西共有五个项目参加项目展示。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陕西选手已通过本次博览传统工艺项目比赛的复赛选拔,将在博览会上一展绝艺。 

    博览会出“新招”动静结合是亮点
  据悉,本届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着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与以往相比,本届博览会具有不少特色。首先,围绕传统工艺,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在非遗保护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此同时,博览会的另一特色便是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引导当前非遗保护的工作方向。此外,博览会的另一亮点是创新办展形式,动静结合,充分体现非遗的专业性和丰富性。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推出八大活动内容,即“传承与再创造”非遗精品展、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展、非遗保护学术成果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传统工艺振兴论坛、民歌大赛、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及港澳台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
  自2010年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每两年一届,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本届博览会也是目前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最大的全国性展览活动,是展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宣传当前非遗保护工作方向的重要窗口。
 
  陕西多位选手将在博览会上展绝技
  此次陕西上报了多个项目参加博览会非遗项目展示,最终参展的有五个项目,分别是华县皮影制作技艺,安塞剪纸、农民画(两项合并展出),凤翔泥塑,社火脸谱绘制技艺。
  本次博览会特设专门展区开展传统工艺项目的比赛。博览会筹备过程中,已分别在上海、成都、景德镇、济南4地启动了剪纸、竹编、刺绣、陶瓷手工成型、草柳藤编、泥面塑6个项目的比赛选拔工作,经过初赛、复赛,过关的选手 将在博览会上一展绝艺。陕 西选手薛忠林、杨梅英、刘 建立进入了陶瓷手工成型 比赛的决赛,泥面塑和剪纸 大赛的决赛名单目前还没 有出来。 除此之外,为扩大这些 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突 破以往举办博览会的方式, 使博览会在形式和内容上 更加丰富和活泼,本届博览 会将举办民歌大赛,各地推 荐的优秀选手经过初赛后, 将在博览会上进行最后角逐,我省榆林市民间艺术研究院的贺斌进入决赛。 

  陕西非遗保护多措并举显成效
  作为文化遗产大省,近年来陕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果显著。数据显示,目前,陕西省已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省、市、县(区、市)四级代表作名录,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74项,省级项目名录评审颁布了五批共520项,另外还有市级项目名录1415项,县级项目名录4150项。
  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人、省级372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基本建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活力的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同时,为进一步拓宽保护传承渠道,陕西省文化厅还先后评选了两批代表性传承单位共50个。
  为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管理,文化厅对省级(含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年度补助经费的主要依据。
  多年来,我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一是积极支持代表性传承人收徒传艺,举办收徒仪式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关注。二是举办展演展示活动为传承人搭建平台,如举办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春节文化庙会”、技艺大展(赛)等。三是对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培训。四是资助代表性传承人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