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9日
陕西文艺发展进入机遇期、增速期、提质期
陕西文艺发展进入机遇期、增速期、提质期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和130余名代表参观高新区管委会
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在西安召开
  9月2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主办、陕西省委宣传部承办的全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会上,景俊海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走到人民生活的最深处,去汲取营养,追梦逐梦,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几十万文艺工作者服务百万群众
  此次,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负责人,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作家艺术家代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单位和个人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当天,代表们还走访了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和柳青文学馆等地。当年作家柳青辞去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农村创作经典长篇小说《创业史》的经历,以及他的那句名言“在生活里,学徒可能变成大师。离开了生活,大师可能变成匠人”打动了所有代表。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按照中央要求,中宣部等部门迅速组织动员在全国文艺界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自2014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开展大范围、多批次、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社会反响热烈。大批作家艺术家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纷纷走进基层“采、创、送、种”,强化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自觉服务群众的使命意识,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与血肉联系,文艺队伍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据有关统计,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及直属院团、协会先后派出老中青作家艺术家超过1万名,全国各省区市动员的艺术家、文艺志愿者、基层文艺骨干超过了几十万,服务群众数百万之多,极大地活跃了基层的文化生活。
 
  陕西涌现大批具有国家水准和陕西特色好作品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陕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结合关中、陕南、陕北区域文化特色,凝心聚力,潜心创作。一大批具有国家水准和陕西特色的好作品不断涌现。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提升陕西乃至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三秦书风”“长安画派”“黄土画派”“陕西文物”等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为促进陕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我省的文艺发展进入了机遇期、增速期、提质期。
  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深扎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文艺战线深入贯彻落实文艺座谈会精神,积极响应中央号召,走出书斋,走进基层,丰富生活体验,拓宽创作事业,拉近与人民的感情,思想上得到洗礼,艺术上得到了提高。
 
  景俊海:文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出精品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最后表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在文艺创作的根基上发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必由之路,是真正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才能出精品、出人才、出效果,出艺术生产力、社会影响力和对外传播力。
  景俊海要求,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宣传部门要进一步把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规划与组织引导,努力多出优秀作品;瞄准老少边贫,在文化服务、文化扶贫方面取得实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拓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之中,有“走进去”的觉悟、“融进去”的情怀和“沉下来”的恒心,自觉到伟大时代的最前沿和人民生活的最深处去汲取营养、追梦逐梦,创作出更多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文化艺术报记者 梁飞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