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的暑期带旺了红火的儿童剧。一时间,看儿童剧成为儿童们的暑假“大餐”。这份大餐让大人和孩子都欲罢不能。家长心里嘀咕,不让孩子看,岂不是输给了人家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年年暑假泡剧场,岁岁“跟踪”儿童剧,看着看着,看出了一些“门道”儿,不妨代孩子们评说一下当今儿童剧市场的现象,也算是代童一呼。
每每看戏,总发现剧场外徘徊着一些家长,他们在开演前把孩子送到剧场门口,千叮咛万嘱咐:一会儿别乱动,乱跑,损坏东西要赔的,不要跟着陌生人走……散场后,咱们就在这儿,不见不散。为什么家长“缺席”陪看,不是这些个家长不懂得“亲子陪伴”的意义,而是———票价高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暑假来临前,各大培训机构都会不约而同打出巨幅招牌或者广告,广而告之,我们这个培训团队招聘小演员,为您的孩子实现“明星梦”而创造“圆梦”机会。于是,一帮小朋友就在家长的牵引下,排着队,在该培训机构前咨询、报名,然后,摇头晃脑背诵几首诗歌,或者表情夸张地跳一段舞蹈,然后被“录取”,接受培训……当然很多机构是正规的培训机构,但是,也有一些孩子上的培训机构并不“正规”,因为这些老师是“跨界”的表演艺术家,比如说唱歌、跳舞的、唱戏的,用“登过台”的舞台经验来教孩子……于是,孩子这张单纯的白纸上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但是,值得深思的是,这些花,这些色彩是对的吗?为什么很多专业院校在面试学生的时候,非常郁闷地说——好好的孩子,你是在哪里学的这些“表演腔”啊?现在,得把你的过去全部“忘了”,从零开始……为什么会这样?缘于当初参与的培训班不正规。一些跨界演员,毕竟有专业局限,要不老祖宗怎么说“术业有专攻”呢!
再就是,孩子们涌进剧场,看了好几年,扳着指头数来数去还是《小红帽》《白雪公主》《灰姑娘》……为什么没有一些新的,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作品呢?儿童剧市场不是很红火吗?这就是问题了,编剧的叔叔阿姨们,有没有“贴心”、“俯下身”为孩子们编写适合童心的剧本呢?如果有,那么有关单位是不是在场地支持上再给力一点,让他们多演演,多给些“打磨,见观众”的机会呢?让小观众们真正的追捧属于他们欣赏范畴的经典,追捧那些能够擦亮他们童年的儿童剧。
还有呢!现在儿童剧赛事那么多,可是,比赛完了的好作品都跑哪儿去了呢?能不能做一些精品展演,让这些好作品“接地气”给孩子看看呢。不能评完奖就束之高阁吧。孩子们还等着看剧呢。要不然,暑假怎么能丰富多彩呢!
其实,孩子们精着呢,他们喜欢的是那些——说着儿童能懂的话,唱着儿童能懂的歌,有趣,好玩,又长知识的好的儿童剧。他们喜欢大地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不管它是中国的,外国的,只要是好作品,他们一定是最可爱的粉丝!
因为那么多孩子热爱戏剧,关注戏剧,想参与戏剧,想成为未来的戏剧接班人,所以,我才要把他们的“心事”悄悄地告诉你!我想代替他们那些嫩藕一样的小手来举手发言,好吗?
秦锦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厅特邀剧作家,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戏剧系)客座教授。文学作品曾获老舍散文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文学》征文奖等,是广东省“岭南文学新实力”十佳之一。作品入选教材和多个文学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