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12日
浅谈好莱坞电影模式与中国戏剧
浅谈好莱坞电影模式与中国戏剧
  好莱坞电影模式与中国戏剧毫不搭嘎,单从地理位置上讲,一个在亚洲,一个在美洲,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然而它们之间却有着非常相像的地方。
  好莱坞电影模式的核心就是类型片。好莱坞作为美国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存在并称霸世界七十多年,至今仍是世界电影行业的巨头。在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导演系的老师常对他们的学生说,电影学院就是教会你们拍类型片,至于你们想要在电影里表现自我,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了影片是被分类了的。电影被好莱坞分成爱情片,警匪片,惊悚片,动作片,纪录片,科幻片,灾难片,喜剧片等。每一种类型的片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比如警匪片,一个案件发生了,很离奇或者影响很大很坏。案子被交到警局一个警探的手中,这个警探武艺高强但为了突出人物性格而被设置的很倒霉,不是快被停职了就是快要离婚了,这个警探甚至看着很嬉皮很貌不惊人,接着他的助手出现了,一个男助手或者一个女助手,大部分会是一个女助手。于是他们发现了罪犯的蛛丝马迹……最后,罪犯落网。男一号当然是婚没有离,职也没有停还升了。总之,所有的警匪片都差不多用这样的设置,这就叫模式。好莱坞用近一百年的实践证明了模式的重要,模式的不可替代,因为大众需要模式,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发发牢骚,嫌没意思,但内心仍然是满足的,因为剧中的人物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然而中国戏剧的模式何尝又不是呢?
  中国戏剧的模式以及模式化进程。从世界性戏剧的角度来看,早在18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戏剧家卡洛·科奇对戏剧模式就进行了总结,一求告,二救援,三复仇,四骨肉间报仇,五追逃,六灾祸,七不幸,八革命,九壮举,十绑架,十一释迷,十二求取,十三骨肉间的仇视,十四奸杀等等共三十六项,他的总结把世界上所有戏剧中的情节模式都收在囊中,由此给了后人学习、借鉴、依循的机会。中国戏剧起源时,中国仍处于与世界的封闭状态,然而,就这样,也不影响中国戏剧与三十六条出奇的相似。中国戏剧中最早存在的即是戏曲,以致此种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当然真正臻于成熟还是在宋元之际。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黄金时代,那个时代著名的剧作家郑光祖所写过的十八种杂剧全部保留至今,有《迷情琐倩女离魂》《醉思乡王八粲登楼》《阜成王周公摄政》等等,然而他的剧目主要表达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种主题的相同性便形成了中国戏剧最初的模式。还有出身士大夫家庭的剧作家白朴所写的十五种剧本,不外乎也都是悲剧,喜剧,爱情剧。还有关汉卿的《窦娥冤》,作为流传至今的悲剧剧目,被王国维称之为“及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此剧作为典型的悲剧类型与好莱坞的类型剧何其相似。此类悲剧还有《赵氏孤儿》,爱情喜剧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等等。
  真正成熟的中国戏剧从元杂剧算起,经过了明清的不断发展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衰,如今的剧种有360多个,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时光荏苒,中国戏剧发展到了当代,终于有了除戏曲以外的戏剧形式,那就是泊来的话剧和歌剧,出现了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日出》还有巴金的《家》《春》《秋》,当然还有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国戏剧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坚持和发展了它原有的类型模式,而且大大地扩充了原有的单一的内涵,比如《雷雨》《日出》《茶馆》等剧,更有北京人艺和陕西省人艺各自演出的《白鹿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剧作内涵的丰富和以往类型元素的叠加,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意大利戏剧家卡拉·科奇所总结的36项情节模式,以前一个剧用一个项,现在一个剧就用好几项,这种手段的叠加使用,使得剧作的情节更加引人注目,更加惊心动魄,更加欲罢不能。而且我们发现越是好的剧目,类型就越清晰。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戏剧模式与好莱坞的类型有着惊人的相似。
  类型片中演员的选用与中国的戏曲行当。什么叫类型?类型就是划分好了的不同的模式。既然是模式,就有它不变的套路,比如好莱坞中早期作品中演员的选用。男一号必须是帅的,酷的青年男子,就像阿兰·德隆。中国戏曲里管这种类型的男人叫小生。女一号必须由漂亮的女人担纲,漂亮女人分小姑娘,也就是没有结婚的女人,中国戏曲中叫花旦;结过婚的女人叫青衣,年老的女人叫老旦。中年男人叫须生,老年男人叫老生。插科打诨的喜剧人物叫丑,性格耿直主张大事的叫花脸。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中国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也叫“行当”。在类型里,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不可以中途改变。所以好莱坞的模式里角色的选用与中国戏曲的行当的任用是不谋而合的。在这里,不管是好莱坞模式里的角色还是中国戏曲的行当的任用,选择的标准都是符合人物以及人物性格的,当你的男主角是善良的,阳光的,充满能力和正义感的时候,英俊小生当然是不二的选择。这里面,充当不同行当的演员是天生的,重要的是不能岔了行当,岔了就麻烦了,就不对了。明明是一个青年小伙子的戏,却选择了一个老生在演,那就不对了。这个老生的演员并不是说他年龄就大,他也许还是个小伙子,这种老生的演员往往没有年轻的时候,也就是说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能扮老头,例如姜文,他在中戏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演老头。演《芙蓉镇》的时候,刘晓庆比他大很多岁,你却不觉得他小,觉得这对恋人很般配。一部戏里如果有三个女人,女一号需要是一个小青衣的话,那么另外两个女人最好是选一个花旦,一个大青衣。这样搭配出来的演员阵容就会很舒服,很均衡。
  纵观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历程,同时纵观我国戏曲行当的确立和执行,深深感觉到他们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玄妙之音。当然,他们之间还有很多领域值得探讨,比如,好莱坞类型片与中国戏剧在空间以及空间转换之间的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