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校对“朱砂墨”简介铭牌 李明睿 摄
程君房制“九锡”图八角形朱砂墨(清代)
汪节庵造“树下释迦”铭朱砂墨(清代) 文化艺术报讯(记者 梁飞燕)提起“文房四宝”,大家都不陌生。而其中,排位第二的“墨”更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8月5日,由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联手西安美都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古道墨韵——明清朱砂墨艺术展”,在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西侧的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展出,此次展出的60锭精品“朱砂墨”造型多样,图案纹饰雕饰精美,在中国墨类文物收藏中是十分罕见的。此次展览持续到11月7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此次展出名家精制的60锭朱砂墨,对于喜好中国墨文化的市民来说,是不小的吸引。而对于古墨收藏的民间爱好者来说,也算是不可错过的交流借鉴机会。
展出的“宝贝”出自谁手?
在我国制墨历史上,名家辈出。明代是徽墨的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制墨名家有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罗小华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于鲁的名贵药构墨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程君房自诩“吾墨百年之后金不换”。清代有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汪节庵四大制墨名家。
而本次展出的60锭精品墨中,价值最高的当属明代制墨名家方于鲁的“方于鲁造‘龙宝珠’墨”,程君房的“程君房制‘九锡’图八角形朱砂墨”,清代制墨名家汪近圣的“汪近圣制春泉小隐图墨”,胡开文的“胡开文制纺锤形墨”、“胡开文制御制文渊阁诗磬形朱砂墨”,汪节庵的“汪节庵造‘树下释迦’铭朱砂墨”。
“明清两代是中国制墨业发展的高峰,不仅墨质优良,还有各种装潢精美的描金彩画。可以说是精美绝伦而有使用价值的民族艺术珍品。”此次展览的联合主办方西安美都博物馆策划部主任马俊介绍说。
朱砂墨在古代有啥用途?
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燕看来,朱砂墨的收藏难度很大。由于工作原因,常年接触书法作品,她说:“这种墨是为了适应绘画及圈点批文的需要才产生的,并不是常用墨,所以观赏性更大一些。而且这种墨的主要成分就是朱砂,容易开裂,所以存世量很稀少。”
谈起朱砂墨的兴起,马俊介绍说:“我们国家利用朱砂做颜料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了,最远能追溯到殷商时代。‘涂朱甲骨’就是说为了看清楚字,把朱砂磨成红色的粉末涂在甲骨文的刻痕中。古人最早是用漆和石粉制成黑色的墨。后来,随着工艺的发展,才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墨,朱砂墨就是颜色墨的一种。古代皇帝常常用朱砂墨批奏章,后来就不用它写字了。人们开始把它制成各种形制,上面的图案也越来越美,最后就发展成了艺术品。”
如何鉴别真假古墨?
既然存储难度大,存世量少,那如何鉴别是否是古墨,成了收藏家最关心的问题。马俊给出了一些收藏经验:古墨收藏一定要眼尖、心细,首先观察制墨的时间、墨名、墨色、形态、大小轻重等,审视墨图的精细程度,其次看墨质,看它是否质细、胶轻、质坚,同时还要观察墨品是否有损伤、断裂的现象。还要闻墨香,古墨的香味淡雅沉朴,香气舒畅。除此之外,墨品的制作者、使用者,还有它的历史意义,也都是评判这个墨是否值得收藏的重要标准。
“紫金不换,名墨难求”。此次展出的60锭精品墨中不乏大家之作,无疑成为西安市民一饱眼福的机会。提起举办展览的初衷,杨燕说:“书法离不开墨,而这两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市民了解中国的墨文化,了解这些墨中之宝的实用、鉴赏、收藏知识。”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联系电话:
18092569006 1533242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