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产业上半年营收增7.9%
7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相较于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全国2016年上半年GDP增速略缓,为6.7%。
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5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2502亿元、增长29.7%,文化艺术服务业125亿元、增长19.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496亿元、增长17.8%,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业712亿元、增长16.4%,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4341亿元、增长11.1%。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7122亿元,占全国的75.0%,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为6019亿元、2554亿元和47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6.6%、7.1%和1.3%。从增长速度看,中部地区增长12.0%、西部地区增长9.9%,均高于东部地区7.1%的增速,而东北地区继续下降,降幅为7.0%。
各地文化产业高速增长原因有三
我国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仍然旺盛。
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不同,物质消费到了一定的程度要再保持快的增长速度是很难的,但是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支出却是潜力巨大的。我国近几年的发展,文化消费一直保持着比较旺的水平,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国家的文化消费还是刚刚起步。
文化产业热钱涌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资本是血液。在我国,政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投资主体,市场和社会力量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在过去,为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找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现在这种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到了“不差钱”的阶段,好项目尤其是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或者市场看好的项目,会有资金主动找上门来。文化产业成为了各方社会资金投资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
互联网+文化带来新基因
我国互联网网民基础庞大,近一段时间,“互联网+”的说法备受关注,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都与互联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将全面融合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33亿,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66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94亿。所以说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政府重视程度步步加深
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我们国家也经历了一个从摸索学习到借鉴提高的过程,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也是步步加深。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体现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到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现阶段,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已经转变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推动力、引导力。一些地方主要领导都积极主动与文化部门就如何在当地发展文化产业进行探讨与咨询,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纳入到政府的重点工作内容中去。
我国文化产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除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外,政府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在未来,政府将投入更多资源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政策和文化立法方面重点予以投入。 文化艺术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