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成荫
我是去过阿里的。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想我是可以说出这句话的,就好像去阿里走过一遭,跟随谢叔叔的脚步与野驴赛跑,欣赏姑娘们神山下跳宣舞的身姿,加入到抗洪队伍中与天灾争取人民的生活物资,甚至与藏独分子周旋在生命禁区的边缘。我像个战士一样奋战在生命禁区的前线,这种奇妙的感受让我亢奋,让我忍不住神往。
我太好奇那里的一切一切了,那个盛传可以荡涤心灵与灵魂的远方,多少人前仆后继奔赴那个地方用自己的行动倾诉着自己对西藏的憧憬,作为一个在安逸环境下生活了二十年的九零后来说,我太不屑于听他们说在西藏如何净化心灵,如何重获生活的热情,如果这样就可以使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境界的四好青年,那这个世界大概就没有罪恶可言了吧。我不得不说,自己太过狭隘的思想禁锢了我对那个不曾踏足的远方的认知,在剧烈的高原反应下,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气温下,在海拔4000多米的接近天空的地方,能活下来太难了,但同时能够看到吉祥鸟黑颈鹤在空中优雅的飞过,品尝着手抓羊肉这么充满野性的美味,与当地的棕熊,野狼共舞,听着藏民们回荡在阿里上空的嘹亮红歌,生存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人总是猎奇的,总是对未知的领域充满着无比热忱的心,在这么两极分化的条件下,我被那么神秘的阿里深深的吸引了,没有征兆的就掠夺了我的心。
新书发布初次见到叔叔的时候,眼前是一个笑容憨实,说话写字都是慢吞吞的长辈,很难想象到这是一个在那么恶劣环境下生活了三年的人,眼角的笑意似乎还在诉说着在那片土地上留下的情谊,那一瞬间,我有了一种错觉,那个地方大概也没有那么苦,不然怎么会让叔叔这么留恋。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本书里之后,我发现那种留恋却又那么真实。他们带着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来到这片雪域,让生活在这禁区之中的人民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他们不是领导巡逻检查,也不是做样子让媒体拍照宣传,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在那里扎根啊,把那里当做自己的家,与藏民们同欢喜共患难。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骄傲自己的组织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儿女,像一个大家长一样,手把手的拉着我们前进。每个人都把公务员这种职位视为安稳安逸的代名词,从每年公务员报考的热度就看得出来,趋之若鹜的原因也无非是寻求自我生活的保障。在我眼中那种人算不得是什么人民公仆。谢叔叔在援藏计划下来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报名前去援藏,只要藏区人民需要,他就愿意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公务员,值得我们尊重和钦佩的党的人民。
在那样的环境下,拥有阿Q精神实在是太重要了,谢叔叔大概天生一副笑脸,看起来什么艰难困苦都能迎刃而解,无情的洪水面前,车辆被水冲到了边上,前方的每一个危险都是未知的,死神指不定出现在哪里,随着水越涨越高,谢叔叔的车却一直尝试奋力的冲到围困着群众的沙堆上,他没有躲在后方“指挥”,不顾众人劝阻,加入到救援的队伍中去。一场“大战”过后的“奖励”是咸菜夹饼外加两碗酥油茶,倒也不失为一顿可口的午餐。经历了这样的风波,让藏民们的生存条件好一些就成为了每一个援藏干部心里的惦念,看着藏民们风餐露宿,援藏干部们不停歇的盖起了安居房,当看到老人们坐在冒着热气的炉子旁边,感激的说着自己活了这么多年,日子越过越好,能够住进这么好的房子,这辈子活得值了。我想,每一个为阿里建设的人听到这样的话语,都会觉得自己洒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都没有白白流淌吧。藏民们笨拙地展示着自己的感激,即使语言不通,他们盛上的每一碗酥油茶都能使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日益紧密,就连偶尔来“做客”的棕熊都成为了生活中亲密的伙伴,在这里,真正成全了“天人合一”的修身之道。
共产党的心血在这片土地上根植出希望的花,这让阿里人的眼中看到了明天,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不仅带去的是物资的丰裕,也带去了知识的曙光,我是一个学生,我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有多大,当我看到小朋友因为获得一份新文具新书包而欢呼雀跃,因为要来西安上学而激动得整晚睡不着觉,我脑海中刻画出他们摸着心心念念的书本,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书页生怕损坏,我竟忍不住眼眶就湿润了起来,他们才是阿里的未来啊,无论现在的条件有多么艰苦,只要他们在党的庇护下茁壮成长,用阿里人民自己的力量去建设阿里,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创造出自己的家园,阿里就永远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
书中的奉献与深情,在迷人的风光中显得格外的动人。这是一部纪实文学,像极了一部记录了一个党员援藏之旅的纪录片,我们身临其境地感知着阿里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份纯净,那个神秘高原中的一角处处弥漫着藏族同胞与汉族人民的温情,谢叔叔用自己的双眼带领我们欣赏着独特的文化魅力,用自己的文笔记录了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事,这是一个老党员用自己最诚挚的内心抒写着对党的最高的敬意。
不是每一个到过西藏的人都能够净化心灵,一心朝圣,我曾经幻想着加入西藏的骑行队,企图为我的人生增加一些厚度,这本书愈加让我有了想去西藏的冲动,不是为了所谓的心灵呼唤,而是让我真真正正的去感受生活,让我真真正正的学会珍惜生活。我们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可以是阿里新一辈的建设者。
你从阿里来,我到阿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