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办公厅7月26日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结果:陕西渭南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安康市和西安市高陵区各有一个项目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渭南全面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
2011年11月,渭南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渭南市全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着力健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支撑体系。着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时,将经济发展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和文艺精品紧密结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群众文化体系建设的思路相融合,从而全面推动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模式的全面创新和提升。
安康市“汉剧兴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汉剧兴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通过探索以汉剧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路径、方法,在全国创建成为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都说二黄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与汉剧有直接血缘关系。安康市自2011年提出“振兴汉剧”口号,已经在保护和继承汉调二黄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西安市高陵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借鉴“110”服务模式
近年来,高陵区在服务群众、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借鉴公安“110”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110”示范项目,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建设多种资源库,为项目运转奠定基础。在区文化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四库”,即文化人才资源库、资料库、信息储备库、物质资源库。第二、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多介质诉求和回复平台,收集记录群众文化需求,开展各类活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第三,满足群众诉求,项目成效初显。目前,公共文化服务涵盖“文化信息提供、群众文艺队伍组建、小戏小品创作、文艺辅导、文艺成果展览展示、传统文化保护”等诸多方面。
创建工作计划3批次,创建周期为2年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由文化部、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创建3批次,每批创建周期为2年,通过验收的创建单位(市或者省直管县),将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并授牌,同时由中央财政给予补助和奖励。
2011年5月,陕西省宝鸡市入选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渭南市“一元剧场”演出项目、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入选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文化艺术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