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22日
赵东科:网络养生文化大部分都是胡说
赵东科:网络养生文化大部分都是胡说
赵本宣科DrZhao微信公众号

  赵东科,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医药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工作年,从事新药研发和企业管理工作15年,从事新药研发和企业管理工作22年。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和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今年6月,赵东科建立的“赵本宣科DrZhao”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每日清晨定时推送养生微讲堂,不定时发布健康科普文章,旨在面向公众介绍和推广科学养生文化知识。除赵东科本人外,他的养生团队里还有近1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医药行业专家、学者。
  为什么一位药理学家会以极大的热情转向养生文化科普事业?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访问了赵东科教授。 

  用红薯抗癌钥每天至少吃一筐
    文化艺术报:赵教授您好。能给我们讲讲您投入健康科普事业的初衷吗?
    赵东科:我之所以开始做养生,主要是有感于我国现在严峻的医疗健康状况。一是我们整个社会进入慢性病高发期,而我们的医疗体系还是重治疗轻预防的,社会上充斥着不良的生活习惯,亟须改变。
  二是网络媒体充斥着伪科学养生知识,现在网络上关于养生的说法,大部分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胡说的。举个例子,最近我看到一个电视养生节目,讲抗癌。提到红薯抗癌,西红柿防癌。这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它里面可能确实有抗癌成分,但你真想用它抗癌,每天至少要吃一筐红薯。可能实现吗?
  第三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公益养生和科学养生的一批志愿者来进行健康知识的科普,而我又对此有兴趣,所以我才邀请一批有同样观点和志向的相关领域专家来做这个工作。
  文化艺术报:医疗和健康问题一直是当代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也下了很大的力气来推动医疗改革。您认为推广科学养生会有助于缓解整个医疗体系的压力吗?
    赵东科: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假设疾病就像一条长河中的垃圾,我们是在上游防止垃圾进入河流,还是在下游打捞垃圾?答案显然是在上游防堵垃圾更好,所以必须以预防为主。
  虽然现在看起来流行养生热,但是我们国家国民的健康素养实质上还是非常低的。譬如《健康素养66条》,有几个人知道?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但国民的健康素质不提上去,健康中国行动就是一句空话。大众热衷的是一些似是而非,充满讹误的所谓“养生宝典”,因此我们才要向大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 

  名医应专门推广养生知识
  文化艺术报:说来惭愧,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听过《健康素养66条》。那么您认为这个现状应该怎样改善?
    赵东科:我国现在的医疗健康现状是轻预防,重治疗,轻公益,重利益。所以我认为国家需要对这方面加大投入,我也一直在呼吁更多学医的人投入养生事业。
  现在我们的医院里,不管是专家教授还是实习医生,所有的医生都在做一样的工作。有不少名医生都说,他们90%的时间都在看谁都能看的病。其实他们应该是有区别有分工的。
  所以我一直在呼吁,三甲医院取消门诊,不能让高端医生整天看头疼脑热拉肚子,这是资源极大的浪费。三甲医院一方面治疗疑难杂症,另一方面应该担负对公众健康医学常识的推广任务。常见病症应该分散到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外国叫家庭医生,我们说全科医生,其实是同样的概念。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最前沿最大牌的一批医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会诊,解决疑难病症,解决基层医院处置不了的病症。三分之一时间用来指导和培训基层医生,让他们提升。剩下三分之一用来面向社会推广普及养生和健康知识。
    文化艺术报:您和您的团队现在身体力行地在做科学养生的推广工作。我听了您的“赵本宣科DrZhao”养生微讲堂,感觉特别短,每一讲都意犹未尽。
  赵东科:现代人都是碎片化地摄取信息,所以我做得尽量简短,长文章只是作为辅助。后期我们会有长短结合。微讲堂里只用2分钟讲一个简短的点,有兴趣的人可以阅读长文章配合进行深入了解。现在讲了30多讲,我们已经计划了300讲的目录。
  我做养生推广的过程中经常有人说:你不用告诉我为什么,只要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这样说的人中间有很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理念和习惯这两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梳理清楚理念,不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切都是空的。 

  不必迷信“百岁老人”食谱
    文化艺术报:借这个机会,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些养生知识。
  赵东科:我把养生中需要注意的基础问题总结为“养生五宝”:心理健康,规律生活,科学饮食,运动,中药调理。
  更具体地说,心理健康,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需要自我调节。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过日子不能太“讲理”。在生活中,不能遇到什么事都较真,日常过日子,不要太情绪化,该放过的问题要放过。
  规律生活,不要求每个人都一样的作息,但是一定要有规律,形成适合自己的规律。
  吃的方面,不要偏信某种东西有多好,尤其现在一些百岁老人吃什么之类的故事,没有数据支撑,没有科学推导,往往是有一个人的样本就敢说什么东西能让人长生了。
  我有一个“赵氏胡吃理论”。第一个胡吃,要吃得有营养。有营养,指的不是吃得多好多贵,而是吃的成分最全。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够提供人体需要的一切营养元素,所以要吃得杂,每天至少要吃20到30种食物。这个数字其实并不难达到,比如我自己,早餐吃六豆养颜粥,六种豆,四种米,再加大枣、核桃仁,这就十几种了。家里调凉面凉菜,用五味醋——就是把大蒜、生姜、花椒、辣椒,泡在醋里面,特别好吃。再加上水果,蔬菜,很容易就有二三十种了。第二个胡吃是吃得安全,这个还是要吃得杂。现在社会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实是过度的,有媒体过度炒作的原因在里面。我的理念是放开吃,每天吃二三十种东西,不要偏食。第三个胡吃是错误的,不能山吃海喝。慢病的爆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山吃海喝造成的。
  运动的好处就不多说了,重要的是一定要适合自己。有的人基础好,强度和难度就可以大一些,选技巧要求高一些的。有的人基础差,那就走走路,散散步,以自己觉得舒服为宜,不要勉强自己。一是运动方式不勉强,二是运动量不勉强,三是运动时间不勉强。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
  中药调理。我们传统中医药对于慢性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另一方面,中医讲药食同源。有很多食物既是食品又是药材,大概有80多种食物是药食同源的,比如人参、大蒜之类。普通人应该要增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把它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我推广健康养生知识的目标之一。 

  抛开剂量谈毒素都是耍流氓
    文化艺术报:您着重提到中药调理,但是我注意到“赵本宣科”养生团队里大部分成员都不是中医。
    赵东科:对,因为我的养生是科学养生,不以中西医为区分,超越了中西医分类的范畴。中医最精华的核心,我认为是辨证施治。西医长于微观、靶点,国外医学养生,直接提供各种营养素。我们的养生背靠中医这个宝库,就应该充分利用它,但同样也要辩证地认识它,尤其不能被一些打着传统医学幌子的伪概念误导。
  比如“排毒”就是个伪概念,它其实是近些年才有的一个概念,是商业推广的成果,为了卖保健品生造出来的,但因为说了太多遍,所以深入人心,现在连很多医学专家都模糊了,也开始讲排毒。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所以我们在“赵本宣科”养生微课堂里有一讲就是专门批驳这个伪概念。详细内容比较专业,简而言之可以记住一句话:凡是抛开剂量谈毒素,都是耍流氓。
    文化艺术报:在访谈最后,请您再给我们一些夏季养生的建议。
  赵东科:在夏季,一方面是调理慢性病的好时机,另一方面是要注意夏天的常见病譬如中暑、拉肚子等等。在饮食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要健脾胃,可以喝黄芪、枸杞补气等等。
  养生很容易,又很难。容易在只要改变自己,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养生;难也难在改变自己,人要改变心态很难。所以养生并不复杂,关键只看能不能做到。
  最后记住一句话:养生,不刻意,不随意。
  文化艺术报记者 倪尧 摄影李明睿 

  资料链接
  六豆养颜粥:
  黄豆、绿豆、红豆、黑豆、白芸豆、扁豆、花生、薏米、黑米、江米各20克,大枣8~10枚。并不需要局限于这六种豆类,家里有哪些豆子都可以用,八种、十种,也是很好的。《健康素养66条》:
  全称《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大家可在文化艺术报微信公众号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