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小东门古玩市场 二十多年前,在西安有一个比较火爆的营生。这座十三朝古都,遍地是文物的宝地,催生了古董收藏行业,随后迅速发展。九十年代的老西安,西仓档子、大唐西市、八仙宫成了平民收藏古玩的来往之地。各行各业的人在这里交易,怀着一夜升值暴富的美梦。二十年一瞬,如今古玩市场逐渐萧条,赝品充斥下,市场发展进入瓶颈期。路还很远,如何长久存活成了古董商家乃至行业协会的一个难题。
西安古玩市场曾红极一时 作为一个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西安的文物古玩市场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历来都是举足轻重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西安主要有大唐西市古玩城、大雁塔欧凯罗国际古玩城、兴善寺古玩城、八仙宫古玩市场、小东门古玩市场、西仓档子等6个已具有不小规模的古玩市场。
与拍卖会一锤上千万的“高冷”相比,八仙庵古玩市场则显得“接地气”得多。每逢周末,这里准保人气爆棚,随处可见的手串、古钱币、玉器、瓷器、古旧家具、字画在这儿交易,众多藏友开眼、练手、交流。刨去了急功近利,这个被标榜为“中低端的收藏市场”,深受西安藏友们的青睐。
八仙宫古玩市场的前身是小东门内旧货市场,建于1993年,至今延续了整整23年。一位在这里经营很久的老者说:“90年代的时候,这里比现在红火得多,那时早上有‘鬼市’,很多省内、省外农民,带着手里的古玩来这里,各行各业的购买者也纷纷赶来,其中不乏教师、医生、工人等,他们打着手电筒,在地摊前观察、问价、交易。”
在交谈中得知,之所以很多“顽主”都比较倾向于八仙宫古玩市场、小东门古玩市场、西仓档子,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价格便宜。由于这类古玩交易市场出售的古玩大部分都是散商直接出售,避开了古玩商人的提取利润,所以买到的东西要便宜一半多。同时这里的价格浮动很大,成交的价格差距很大。
一位刚刚买到折扇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开价要260元,最终120元成交,不管是真是假,都挺值。这里的东西真假都有,要独具慧眼遍地“淘”。像胡先生这样资深的玩家,往往在这里一转就是一个月,目的就是为了能给自己“淘”上一件“珍品”。
“赝品多,真货少”成萧条主因
随后,记者走访了大唐西市古玩城、大雁塔欧凯罗国际古玩城两家比较高端的古玩交易市场,这里的顾客零零散散,每个人都好像沉浸在自己的古玩世界里。
一位具有20年古玩店铺经营的资深“顽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从20多岁开始接触古玩这个行业,也算是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大概从90年代开始,古玩市场逐渐蓬勃兴起,西安的收藏队伍也随之增长,中国的民间收藏活动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凡从事古玩者,大多都有购买赝品的经历,随着收藏者和购买者的人群日益增多,赝品的数量侵占了市场,西安古玩市场假货赝品坏了正品的名声。
随着近几年文物法的严格规定,再加之法律的管控,导致了很多原本能“出手”的古董没法出手,不敢出手。真正摆在店里的古董一般都是赝品,或者为仿品,真品都是在私下见面交易的。
王女士说:“赝品的出现对我们经营户有很大的影响,赝品让我们流失一大部分收藏者。以前我们这个市场几乎没有空铺,但是现在却没有几家开铺的。能维持下去的也是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情况。”记者了解到,曾经“红火”的西安古玩市场现在经营惨淡,甚至出现萧条,一大部分原因是假货占领市场。某些市场的店铺甚至出现了空城现象。
一位收藏者坦言,自己曾经耗时5年,花了几十万收藏的青铜器全军覆没——全是赝品。好在自从他发现了这个悲剧,从头开始,总算走上了“正途”。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全军覆没”后,便从此不再踏入这个行列。
“赝品”不仅对经营户和收藏者有巨大的影响,也在无形的削弱一个城市的形象。很多游客来西安,是因为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气息所吸引,然而“赝品”让他们对西安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西安古玩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经营古玩店的孙先生,对于目前西安古玩市场的低迷状况进行了总结。一,古玩向来都是达官贵人收藏的象征,虽然现在已走进寻常老百姓家,但主要消费团体还是具有经济实力的人家。二,西安古玩市场相对饱和,购买力度相应减少。三,古玩经营品种单一,并且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四,赝品占领真品市场,购买人群屡屡上当失去信心。
古玩经营户方言红认为,西安古玩市场缺乏真正具有法律性效力的监管,也是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购买者对自己所持古玩的真假认知,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发展,顾客一旦上当受骗,也许终身不会再涉足这个领域,甚至影响到他的家人亲戚和朋友,形成蝴蝶效应,而作假者得不到处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致命的影响。
陕西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咸建军认为,西安古玩市场应该实行规范管理,而管理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目前这种档次低下、管理混乱的低层次问题;其次是解决古玩赝品的问题,这也是决定古玩市场能否长久存活的主要问题,管理者应当在市场内聘请鉴定专家当场鉴定,解除购买者的后顾之忧,为市场的持续壮大扫清道路。
文化艺术报记者 花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