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儿童剧《小小阿凡提》在大明宫儿童小剧场上演 
“妈妈,我最喜欢里面的那个小毛驴!”3岁半的小丫丫高兴地对妈妈说。6月18日,朱女士带着女儿像往常一样前往大明宫儿童小剧场观看新推出的儿童剧《小小阿凡提》。朱女士说,陪女儿看儿童剧已经成了他们家一项重要的亲子活动。
近年来,全国的儿童剧市场发展迅速,那么西安市儿童剧市场发展如何?发展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出路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
全国儿童剧市场很火爆
儿童剧,对许多城市里的80后、90后并不陌生,因为它曾伴随他们成长并影响了他们的童年。如今,80后、90后大多数已为人父母,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一带二”模式让儿童剧再次火了一把。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儿童剧演出在2014年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演出场次达到1.85万场,比2013年上升50.41%,票房收入7.40亿元,比2013年上升80%以上。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15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演出儿童剧1.87万场,接待观众224.03万人次,票房总收入达到8.96亿元。许多专家坚信,儿童剧这个逐渐被人们重视的行业,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西安儿童剧场快速崛起 在西安,家住西郊的90后妈妈张女士回忆她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在五四剧院观看了《阿凡提的故事》《丑小鸭》等国产经典儿童剧。在她的记忆里,《阿凡提的故事》就像歌舞剧一样,里面有很多新疆歌曲,边唱边跳,当时觉得很是新奇和热闹。从那之后,她就喜欢上了新疆扭脖子舞。
时至今日,这些经典剧目依旧在上演。今天,虽然因为种种原因火爆一时的五四剧院已经告别历史舞台,但是这几年,像曲江儿童小剧场、大明宫儿童小剧场等一些专门的儿童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在西安生根发芽,为西安的儿童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曲江儿童小剧场也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启幕。在经历了两年的尝试、摸索后,2015年全年曲江儿童小剧场共演出儿童剧112场,上演了13部儿童剧,演出场场满座。目前他们的会员已经过万,并且覆盖西安全市。
2015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大明宫儿童小剧场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如今已拥有不少铁杆“粉丝”。剧场的李漫经理说,仅2015年一年,大明宫儿童小剧场就接待了观众40255人次,共演出儿童剧116场,上演12部剧目,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如今,他们的固定“粉丝”就有6000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带着女儿前来观看儿童剧的朱女士一家就是大明宫儿童小剧场的铁杆“粉丝”,朱女士说主要是因为离家近,就办了张会员卡,他们每次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有新剧推送,一家人就会带着女儿来观看,他家就是典型的“一带二”模式。“生动、活泼,儿童剧要比早教班之类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朱女士说这就是她选择儿童剧的原因。
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以下简称“西安儿艺”),是新中国1959年成立的第一批四个儿童艺术剧院之一。代表剧目童话剧《丑小鸭》《小小阿凡提》等,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作为西安市儿童剧创作的主力军,西安儿艺去年总共演出335场,为孩子们送上了15部优秀儿童剧。
西安儿艺总经理王丽虹女士告诉记者,西安儿艺是2003年陕西省第一家做亲子剧的剧院,首演就在北大街的五四剧院。至于2014年儿童剧市场的爆棚,王丽虹说这和他们剧院,或者其他默默坚持的剧团有很大关系,他们为这层观众铺垫、普及、培养习惯做了默默无闻的贡献,这一坚持就长达十几年。
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选择带孩子去看儿童剧,西安儿艺的王丽虹说:“我觉得现代的中国人对于文化的渴望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峰值,国家也对文化产业相当重视。现在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吃好穿暖,家长又不能让孩子天天在家看电视,所以就得带孩子出去。去哪呢?像周边的袁家村、马嵬驿一到周末就人满为患,秦岭脚下一些峪口家长也都带孩子去遍了,很多家长就考虑周末带孩子去看儿童剧。”
瓶颈
国产剧说教味较浓 有不少专家和业界人士都提出,现在的国产儿童剧面临着好剧本太少、剧目老化、雷同,编剧人才匮乏等问题,而且说教味相对较浓,而国外儿童剧则偏向创新,包括形式和技术创新等,善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对此,王丽虹认为,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她认为中国的文化在改良的同时仍然需要保留自己的特点,必须保留自己精髓的东西。国外的东西好那是国外的,不是中国的,咱们可以借鉴。咱们中国的儿童剧,全都是反映“真善美”,但是国外的儿童剧,题材不局限于某个类型,形式千奇百怪,有的是用木偶表演的,但都是反映生活中很小的道理,比如“留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这些也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王丽虹也说,国产儿童剧这几年的确存在形式大于内容、题材样式同质化、抄袭模仿、缺乏想象力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在儿童剧编排方面,今后会在舞美上更加多样化,服装的变化也要多样一些,还有音乐要更新潮一些。
王丽虹还说,导致国产儿童剧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编剧人才的匮乏。“为什么编剧太少,就是儿童剧不挣钱,一般创作一部儿童剧剧本的稿费远远低于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稿费”,这一情况也就造成了儿童剧创作上的恶性循环,越是不挣钱越是没人写,越是没人写越是制约儿童剧剧本的质量。
和其他舞台演出一样,儿童剧的票价也成了影响市场繁荣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西安来说,大部分票价都在100元左右,像曲江儿童小剧场和大明宫儿童小剧场票价都是120元,团购会更优惠。“我们还是朝一种惠民、低价位的方向发展,因为我认为给孩子的东西不能太商业了,这实际上都是为了下一代”,西安儿艺的王丽虹总经理说。
出路
创新和推广是王道
目前,很多剧团,尤其是国有剧团会进行一些公益汇演、巡演、进校园等各类演出,但对于不断增长的需求和市场化的竞争来说,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西安儿艺每年靠政府拨一部分款和自负盈亏,但是远远不够艺术创作的发展,也很难养活剧院的员工,更不用说一些完全民营的儿童剧团了。所以,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必须创作和推广两个方面下功夫。只要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看到儿童剧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那怎样推动西安儿童剧市场健康、稳定、繁荣发展?王丽虹认为首当其冲的是需要加大国家扶持的力度,市场上要多向儿童剧行业保护和倾斜。其次,她希望市场能够规范,现在许多民营演出公司、剧团都是非专业的,有点乱,剧目也良莠不齐。“我觉得给孩子们的东西应该非常讲究,给孩子的东西还是要严格把关”。王丽虹希望儿童剧市场能够有序竞争,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李明睿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