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25周年的日子。这座满载周秦汉唐历史兴衰的博物馆自1991年建成至今,已经成为了陕西文物靓丽的“名片”。过去的25年,数以亿计的游客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悟到了“千年历史看陕西”的文化精髓。
在中国历史上,唐以前的朝代,重要王朝的都城都在陕西,历时1000多年,这段历史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出土文物也是当时最精华的文物,陕历博馆藏文物多达381741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具有极高的品位和价值,其中西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唐代金银器享誉华夏,唐墓壁画举世无双。
陕历博展示的不仅仅是陕西的古代文明,还代表着古代中国的历史浓缩,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值此25周年之际,影像版带您走进陕历博,看一看那些国宝级的“明星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曹晓明 供图
三彩载乐伎骆驼俑 唐
通高58厘米 长41厘米
1959年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
这件陶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音。其造型新颖浪漫,充满想象力。釉色鲜艳明亮、协调自然,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皇后之玺”玉印 汉
通高2.8厘米 边长2.8厘米
重33克1968年
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出土
此印形制、刻文都与《汉旧仪》、《汉官仪》的记载基本相符,从其质地、纽式、文字来看,当属于西汉之物。因其出土地点距长陵约一千米,所以有学者推测其为吕后的印玺。此印为我们提供了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的实物资料。此印在艺术上也极为突出,印文的排布、行距疏朗,笔势方中带圆、圆中带方,是汉代官印的精品。
鸳鸯莲瓣纹金碗(唐)(国宝级文物)
高5.5厘米 口径13.7厘米 足径6.8厘米重392克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金碗以禽兽和花卉为装饰图案及采用等分区间的构图方式,是唐代金银器的典型特点。此碗纹饰繁复多样,但布局规整严密,图案繁而不乱,反映出装饰技法的高超。有关金碗的文献记载很少,出土实物更为少见,这两件金碗造型规整,大气端庄,堪称稀世珍品,是研究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风格特点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
兽首玛瑙杯 唐
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器物由红、棕、白三色相间的玛瑙雕成,层次分明。制作采用圆雕技法,造型生动。杯呈弯角形,状若一尊俯卧的兽头。兽似牛,却生出两只弯曲的犄角。口部镶有笼嘴形金帽,可以卸下,内部有流,杯里的酒可自流中泻出,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玉雕艺术品。根据文献记载,这种红色夹心玛瑙多产自中亚、西亚地区,而玛瑙杯的造像与西方的“来通”相似。因此。其为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国宝级文物)
高24.2厘米
口径12.4厘米
底径14.3厘米
重1879克。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罐身通体装饰以鹦鹉为中心的团花,余白衬填以折枝花草,鹦鹉展翅于花丛间。罐颈与足饰二方连续式菱花图案一周。盖心内饰宝相花一朵,盖面周围饰葡萄、忍冬卷草,提梁上饰菱形几何纹。圈足底内加焊一圈圆箍,这样使得底部不易脱落。银罐采用了锤击、切削、涂金、焊接等多种工艺完成。由此可见,该器充分体现了唐代先进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科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