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B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7日
我的青春阅读
我的青春阅读
  张张不同的面孔,琢磨那些面孔后那人的阅历、人生、心思……也是阅读。
  观察一众人等,如果不是阅读,何来阅人无数?
  总之,只要留心,只要用心,映入眼帘的,进入耳朵的,所有的信息,所有的元素,都是阅读,都是积淀,都是积累。
  书,无论厚薄,只要是作者的用心之作,总有些益处,所谓开卷有益。
  尽管如此,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信息泛滥,我们读书,还是要学会选择,学会拒绝。哪些书要读,哪些书不必去读:哪些书要精读,要反复品味、琢磨,哪些书仅需浏览,翻一番足够了。
  钱穆老先生给国人推荐“我所举的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共九部。这九部书中,也不一定要全读,读八部也可七部也可。只读一部也可。若只读一部,我劝诸位读《论语》。”
  钱穆老先生用心良苦。
  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写道: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离开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
  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说:尝谓今人纂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
  中间似乎有某种联系。
  所以,那些绝大部分书的基础的书,那些采铜于山,精铸新器的书,才是我们必读的书,精读的书。
  而报纸、杂志,因其出版的周期、时间,有着最新、最快的信息,生活中间,还是翻翻看看,免得“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读书读累了,日子过倦了,打开电视,看看新闻,看看肥皂剧、动画片,调节一下神经,轻松一下,休闲一下,有时也浪漫一次,携夫人走进电影院,欣赏欣赏大片,感受一下现代影音的震撼。
  更多时候,把自己陶醉在歌曲、音乐里,去享受神仙一般的快乐。
  听倮倮的《水缸里的月亮》《出月亮的晚上》……感觉特别舒服,特别神奇。没有想到,歌,还可以这么写,这么唱。
  谭维维《给世界一点颜色》,让人毛孔尽张,灵魂出窍……能把华阴老腔演绎的如此现代,如此震撼,难怪崔健说这是教科书级的中国民谣与摇滚乐结合最佳的典范,难怪舆论评价谭维维是国宝级的歌手。而《轮回》的谭维维将蒙古长调与呼麦表现到了极致,让人听来脊背发冷……
  影视、音乐,让我们在传统意义的阅读之后,解除疲惫,快乐身心,陶怡情操。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并且欣赏那些极具创造性、感染性的作品,我们还可以分明感觉,只要是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行当,都在努力,都在奋斗!
  通过读书,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音乐歌曲,自己获得了知识,受到了熏陶,“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所以,在下有言:不敢说是五十岁的身体,二十岁的心脏,但敢放言是五十岁的年龄,二十岁的心态。
  是为在下的青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