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0日
“开发西北”先驱安汉蒙难记
“开发西北”先驱安汉蒙难记
  一排左二:安汉,一排左四:周恩来,后排右三:邓小平
  安汉时期陕西黎坪垦区管理局
  他在法国留学时期,和周恩来、邓小平、刘伯坚、李富春、王若飞等人建立友谊,参加政治活动。
  他奉中央实业部之命,率队全面考察西北地区农业、林业、牧业,出版《西北垦殖论》。
  他到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勘察,写成并刊印《西北农业考察》,被西北农专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选为教材。
  他出任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安置战争难民,发展当地经济,兴办教育,对安置难民作出了有效探索。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一直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1943年10月27日子夜,陕西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安汉以“私种鸦片”之罪,被国民政府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祝绍周和南郑县长孙宗复下令,枪杀于陕西汉中城西门外,时年47岁。
  据汉中市档案馆史料记载,这是一起冤案。
  黎坪垦区,抗战时期难民的世外桃源
  安汉(1896.6.15耀1943.11.24),字杰三,陕西南郑县梁山乡龙湾村人。
  幼年在汉中求学,肄业于陕西省立农业学校。1918年9月赴法国勤工俭学,7年后,朗西大学农学院获硕士学位回国,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农务处主任、陕西省建设厅科长等职务。
  1937年秋天,安汉任陕北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副局长(局长朱庆澜),收容豫鲁晋等省难民9万余人。
  当时,黄泛区灾民大批入陕,难民多得无法容纳,国民政府经济部与赈济委员会决定开辟陕西黎坪垦区。1938年8月,经济部以他为团长,组成十余人调查团,对黎坪的荒地面积、河流灌溉、物产交通、开辟难易等情况做了调查,写成《黎坪垦区调查报告》。
  1940年3月,黎坪垦区管理局成立,国民政府中央农林部任命安汉担任局长。经过努力,到1941年7月,黎坪垦区已开垦荒地6万余亩,安置安徽、四川、河南等省难民和灾民3万余人,修公路90余公里,造林8万多亩,建成教养院1所,正规小学4所,另外还建立有图书馆、医务所、公安部、邮政所等机构。饲养猪、牛、马、羊,并种植蔬菜,开办酒厂和木板厂。市场繁荣,商旅不断,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庇民于水火的世外桃源。
    祝绍周打着禁烟幌子,栽赃陷害安汉
  1941年夏,汉中阴雨成灾。安汉倡导并成立南郑灾荒救济委员会。他在成立大会上慷慨陈词,指责当局:老百姓中发生的这些惨状,衙门里做官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只有常在农村跑动的人才知道。
  “汉中王”祝绍周坐在主席台上好不自在。祝绍周,人称“陕南活阎王”,常以禁烟为名,敲诈勒索。
  1942年秋,晋陕监察使公署监察使王陆一来汉中视察,住在西大街老同学安汉的家里,士绅纷纷前往揭发汉中官员苛政虐民的事实,王逐一接待并记录。当着南郑县县长孙宗复的面,安汉对王陆一说:祝绍周这个人不学无术,才能小、位置高。
  事后,孙宗复将安汉的话转告祝绍周,祝、孙二人遂密谋策划“黎坪垦区武装种植鸦片案”,欲置安汉于死地。
  好友秦子明获悉,多次苦劝安汉走避重庆。但安汉自恃端正,坚决不离开。为给安汉栽赃,由祝绍周指示,孙宗复安排南郑县庙坝保长、保队副等人潜入黎坪老林,种上鸦片苗。1943年端午节后,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部与汉中专员公署联合组成所谓“黎坪垦区慰问团”,进入黎坪搜寻安汉的“罪行”。孙宗复将黎坪老林的大烟苗背入会场,诬称安汉私种鸦片,将其拘捕。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遂致电鄂陕甘边区警备总司令祝绍周,要求将安汉解往重庆。祝以“案犯人众,车辆有限,路途遥远,恐生意外”为托词,不予解送。祝绍周、孙宗复二人怕夜长梦多,将安汉秘密杀害于汉中城西门外明珠桥。
  在1943年召开的陕西省二届临时参议会会议期间,参议员当面揭露祝绍周打着禁烟的幌子,杀害安汉和许多无辜百姓的暴行。事后,《长安晚报》以《金仁礼炮轰祝绍周》为题,报道金仁礼质询的经过。
  祝后来至台湾,1976年病死,年83岁。孙宗复解放后曾在河北冀县当教师,1950年被人民政府抓获并解往汉中,1953年被枪决,时年50岁。
  安汉语录:“年轻人要投身抗战为国家做事”
  安建军、安曼莉、安曼玲撰文回忆说,父亲安民新(安汉之子)在1969年初曾和他们作过一次长谈。
  由于爷爷的问题,父亲作为军事教官转业到北京高校,后又作为五七战士被下放到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九道岭公社星星屯大队。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的大学都停课向南迁移,父亲才回到西安家里约一年时间。爷爷总是对父亲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年轻人要投身抗战为国家做事。”
  当时父亲的堂哥安鼎新也从北京回到西安。他与父亲以及几个同学商量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爷爷非常支持,并鼓励父亲也和他们一起去。几天后,当父亲按照事先约定到出发地时,大伯他们已经提前走了。
  时隔几月,父亲带着爷爷写给周恩来的信投奔延安。但这时国民党加强了封锁,父亲第二次奔赴延安愿望又落空。直到1938年7月中央军校在西安招生,父亲报考军校投笔从戎。
  大伯安鼎新一行七人到延安。同行的人安排到抗大、鲁艺学习,组织上让大伯担任秘密工作,主要利用爷爷的社会关系,到西安给延安购买药品等稀缺物资。
  安汉担任黄龙山垦区管理局代理局长后,对共产党的支持就更直接更便捷,送过钱、药品、棉花、粮食、种子、农具等等。1939年,组织上再次派大伯到敌占区搞物资,过封锁线时被敌人打散。大伯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只好一路要饭,找到爷爷工作的黄龙山垦区管理局。垦区军统的眼线很快就发现大伯的共产党身份,不得已爷爷只好派人保护他离开垦区。自此,大伯与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40年3月,爷爷离开黄龙山垦区,回到南郑,创办黎坪垦区。
  一代英灵终于可以长眠地下
  安汉有两个孩子,儿子安民新于1916年出生。1918年安汉留学法国,1927年归国前一年,妻子卢黄氏去世。
  安汉后来和陕西省著名书画家、收藏家李问渠的千金李志翔结合。女儿安都新出生于1932年,1950年考上西北大学,毕业去了新疆。李志翔1992年在乌鲁木齐去世,拒绝女儿把自己的骨灰带回汉中。“我不想回汉中,汉中是我的伤心地。”
  安汉被杀后,安葬于梁山安家老坟,老坟在1970年代修梁山水泥厂建公路时被挖掘,尸骨被肆意乱扔,孤儿“半傻子”安奉秋在黑夜里收起来,藏在家里多年。
  当年安汉回汉中期间,一直带安奉秋在身边,也就10岁多一点。安奉秋一直未婚。他后来把安汉亡骨转到天明寺,可能是觉得还不保险吧,又转到偏远的二里坝一个山洞里。
  1992年,安都新从新疆回来寻找父亲的亡骨,她在安奉秋的带领下找到存放亡骨的山洞,山洞里阴暗潮湿,老鼠虫子很多,当年装亡骨的麻袋已经破碎,遗骨被蛀蚀成碎片……
  一代英灵终于可以安眠于地下。
  (本文资料来源:南郑县志,郭鹏主编《汉中地区志》,《陕西省志人物志》,张俊杰回忆,安建军、安曼莉、安曼玲《爷爷安汉“白皮红心”的几件事》,汉中市档案局沙建国、员辉《民国进步人士安汉死因档案揭秘》,温艳《抗战时期安汉与黎坪垦区研究》,冯贵华《乱世书生的悲剧命运——安汉》,魏玲《寻访安汉》《安家老事》)

文化艺术报记者 金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