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10日
弘扬柳青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陕西文学前瞻
弘扬柳青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陕西文学前瞻
  作家柳青在长安农村体验生活︵左一为柳青︶
  著名作家柳青故居全景。上面的地方是由政府出资整修的,下面的仍保留原样。
  马鹏伟摄

  陕西长安柳青广场  南屯游子摄
    弘扬柳青精神的现实意义
 写过一篇数百字的短文《有一位作家叫柳青》,也曾看过路遥所写《病中的柳青》《柳青的遗产》文章及手稿。阅读柳青作品,为他本土的语言倍感亲切,对他能捕捉生活的本原迷恋,被其昂扬向上的浓郁时代氛围所感染。尽管因其主题与政治贴得太紧,一些评论质疑其“时代局限”,我仍以为难掩其表现的建国之初的“时代精神”——即用集体主义思想把农民凝聚在一起,共建理想的社会主义!发生在柳青身上的政治与文艺关系的悲剧,是柳青的,也是时代的。而柳青把文学喻为“愚人的事业”,及作家要进生活、政治、艺术“三个学校”和“六十年一个单元”的理论,时至今日,虽不敢说尽善尽美,但至少在当时为多数作家所认可。
  听过两个关于柳青深入生活的典型事例:一是打酱油排队。为了掌握人物交流时的语气神态,柳青在供给制的商铺前排队,快到他了,他又返回队尾重新排队,目的就是观察排队的人相互怎么说事儿;另一个是,当时村里有一泼妇,动辄骂人,柳青为了将其刻画得惟妙惟肖,有意触怒她,然后关了大门,站在大门里听她叫骂。
  邢小利老师在《柳青一生的四个阶段》中,说柳青1951年出访苏联,参观列夫·托尔斯泰故居时,对其在乡间边生活边写作有所感悟;别的研究者也讲,柳青从北京调回陕西后,因不习惯省作协的行政气息,才选择到长安深入生活。
  是的,尽管他抒写的农业合作化走集体主义道路,是被现实的包产到户式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所否定的,但他深入生活的精神,扎根人民的行止,恰恰切合了毛泽东1942年延安讲话和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标杆和典范作用,是值得广大作者学习的。这也是弘扬柳青精神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陕西文学生态与现状
   说陕西是全国的文学大省、文学重镇,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一、陕西是延安时期红色文艺理论的发祥地,也即延安文艺座谈会时集聚了一批红色作家,后来他们成为国家文艺体系的中坚力量。“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喻示着中国红色理论的诞生与成型。建国后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分管着西北五省的作协,这也是建国之初陕西作协即被确定为四五家正厅级省级作协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有一批代表着中国文学水准的作家,如马健翎、柳青、杜鹏程、王汶石、胡采等等聚集在这里,而新时期以来又有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作家群;三、是因为截止目前陕西拥有312名中国作协会员、3271名省级会员,1万多名市县、行业作协会员。全省11个市区、107个县区中有基层作协78个,其中,地市级作协11个,县区级作协59个,行业作协8个;58个县区成立了作协。占比:全国会员不到十万分之一,省级会员不到万分之一,市县、行业会员是三千七百分之一;县级作协占比百分之五十四点二;每年有近200部文学专著出版。全省公开和内部刊号的纯文学或兼登文学作品的刊物有102种。可以说陕西拥有着良好的文学土壤,庞大的作家群体。特别是陕西省委宣传部已经实施两年多的“百名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和省委书记娄勤俭提议、即将实施的“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为陕西文学的后继有人提供了政府支撑。这是我们陕西文学的家底和基本盘,也是我们说话的底气。
  这是陕西文学当境利好的方面。忧的方面,就是除了那三棵大树,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第二梯队也罢,可能成为大树的人选也罢,屈指可数,这或许是可以称为高原的部分。而70后、80后、90后在全国有影响的陕西作家几乎断档。数度到北京参加研讨会,与部分专家交流,他们谈到了这个问题。评价体系之一似乎是每年的各种选本中几乎没有70后陕西作家。近几年,我们在北京、西安频繁地开作品研讨会,地市以下未作统计,可能更多,其目的就是力图推出新锐。这一愿望无疑是好的,但推出来了没有?推向全国了没有?这是不是陕西文学的一种浮躁和焦虑的表现。
  陕西文学的焦虑与前景
  景俊海部长在调任中宣部时,我们代表省作协去话别送行。景部长就谈到陕西文学面临的窘境。曾经的辉煌代表不了现状。景部长谈到柳青、路遥,说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创业史》和《平凡的世界》,抒写了时代精神,代表的就是时代高峰!
  目前,陕西文学所面临的现状是有高原少高峰的问题。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相继获茅盾文学奖,被誉为陕西文学的三棵大树、三座大山,至少在陕西形成了三座高峰,何时有人比肩或逾越?我个人以为,这才是陕西文学眼下真正焦虑的焦点。4月29日,忠实先生走了。我们哀痛与悼念!吊唁的6天与遗体告别仪式的盛况,据说宁夏电视台作了统计,仅遗体告别仪式当天就有17000人之多。如此哀荣,谁人可比?!这既有《白鹿原》家喻户晓和忠实先生人格的魅力,也有当境呼唤高峰、精品的时代背景。
  眼下,陕西当初的三棵大树,也就是说健在的只留下了平凹主席一人孤峰独立。4月13日,来陕西调研的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与陕西青年作家的座谈会上谈到了同样的话题,也谈到了作家成长的规律,成功的轨迹:在你没有写出有分量的被圈里圈外认可的作品之前,不要抱怨政府、组织对你支持不够,读者对你不待见,编辑对你轻慢。你必须写到投稿编辑从看与不看,到一投就看,一投就发,然后到编辑跟你约稿,求你。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也呼唤伟大的读者、评论家。
  他们一行携带的三个调研题目,其中之一即是对作协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调研至少透露出一个信息,作协体制将有的是加强而非削弱的变化,至少会得到适应时代的规范,文学的日子比现在会更好!
  总之,弘扬柳青精神,就是在寻找继陕西文学三座高峰之后的出路,想让作家们剔除浮躁、焦虑、戾气,因为巩固和弘大陕西文学的核心、关键在于,像柳青那样,静下心,沉下身,出精品,出拳头作品! 

  李子白(此文系作者2016年5月15日“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暨柳青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办公室主任。)